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毛豆這樣吃更好!吸著豆莢更易吸收「1關鍵營養」 強化神經健康

顧詩蓓 整理 2025/03/26 16:0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維生素B12對我們的健康不可忽視,缺乏可能引發貧血、頭暈,甚至情緒波動。而毛豆就是補充維生素B12的絕佳選擇之一。此外,過度限制鹽分的飲食可能會對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隱憂。這些與我們日常飲食息息相關的營養元素,究竟如何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平衡呢?專家們給出答案!

 

維生素B12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維生素B12在臨床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家醫科醫師郭威廷表示,臨床上常利用維生素B12來輔助醫療,尤其是與神經系統相關的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郭威廷指出,維生素B12的主要功能是維護神經系統的訊號傳遞,因此對於神經痛、痠痛等症狀特別有幫助。此外,維生素B12還能夠促進紅血球合成,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並參與DNA和RNA的合成,在細胞的修復再生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看更多:吃素與失智症有關?醫曝補足維生素B12有助回復「可逆性」失智 4種人要常檢測

 

維生素B12可緩解神經系統問題

郭威廷表示,臨床上常利用維生素B12來治療與神經系統相關的問題,如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耳鳴和眩暈等。他解釋道,當止痛藥對神經痛的幫助有限時,補充維生素B12往往能有效緩解症狀。他強調,維生素B12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過量攝取通常可以順利排出體外,但如果肝腎功能出現問題,維生素B12可能會滯留在體內,導致血液濃度過高。

 

維生素B12不足有哪些症狀?

維生素B12不足可能會出現貧血、頭痛、頭暈、舌頭和手指麻刺感、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和憂鬱等症狀。郭威廷解釋,這些症狀與維生素B12維護神經系統訊號傳遞的功能有關,當最末梢的神經受到影響時,就可能出現刺痛、麻木等不適感。只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12,這些症狀通常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維生素B12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哪些?

營養師趙函穎指出,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海鮮和內臟等。素食者可以從奶蛋類食品如牛奶、起司和蘑菇中攝取維生素B12。對於全素者,她建議可以從發酵食品如味噌、納豆和毛豆中獲得維生素B12。

 

毛豆不僅是美味的小食,它的食用方式竟然也能影響我們吸收維生素B12的效果!趙函穎提醒,食用毛豆時若能連同豆莢一起吸吮,能更有效攝取B12,因為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豆莢表面的微生物發酵產物中。

看更多:毛豆焗燒鳳尾蝦/譚敦慈不買這種蝦!家常海鮮菜延壽祕訣大公開

 

維生素B群過量的風險

郭威廷指出,有些民眾聽說維生素B3(菸鹼酸)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維持心臟健康,就自行大量補充,一天攝取量高達6000毫克,是建議劑量(35毫克)的20倍之多。他提醒,雖然B群維生素屬於水溶性,多餘的部分可以排出體外,但過量攝取某些單項維生素可能會抑制其他維生素的吸收,導致眼睛模糊、視網膜水腫等問題。郭威廷強調,維生素補充應遵循醫囑,切忌盲目跟風。

看更多:最完整的B群功效、吃法曝光!B群什麼時候吃?這些天然B群食物吃起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郭威廷進一步說明,當維生素B3攝取過多時,尤其是在高劑量下,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血管擴張、皮膚潮紅、低血壓、胃腸不適,甚至更嚴重的情況。高劑量的菸鹼酸會對眼睛造成影響,可能間接影響視網膜健康,導致水腫等症狀。

 

除了維生素的攝取注意事項之外,針對日常飲食,不吃鹽、過度低鹽會產生哪些健康問題?另一位專家也提供建議:

 

低鹽飲食的隱憂

當多數人被醫生診斷為高血壓時,通常會被告知需要服藥來控制血壓,並強調不可隨意停藥。此外,醫生還會建議嚴格執行減鹽飲食,並定期回診進行血液檢查,評估治療效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應該有「適鹽」的概念,而非一味追求「低鹽」!鈉的攝取並不是越少越好,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來說,無需過度限制鹽分,只要避免過量食用高鈉食物即可。

 

低鹽飲食雖然被認為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過度限鹽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問題。他解釋,當鹽分攝取不足時,腎臟會加強排鹽,分泌大量的腎素、血管收縮素和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三酸甘油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增加,並惡化血糖控制。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守山分享了一個病例,一位第四期腎衰竭患者因過度限鹽,導致嚴重低血鈉,出現嘔吐、意識模糊等症狀。他強調,即使是腎臟病患者,鹽分攝取也不宜過低,否則可能適得其反。鹽分的攝取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來調整,避免過低或過高。為了確保攝取量適當,建議與醫師討論,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飲食計劃,避免因過度限鹽或過量攝取而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 諮詢專家/郭威廷醫師.江守山醫師.趙函穎營養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