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媚帶狀皰疹「痛到不能睡」 醫:這些食物助修復神經 壓3穴止痛
雙金影后楊貴媚春節前後因感冒久咳、免疫力下降,隨後遭遇帶狀皰疹,神經痛讓她無法入眠,就醫時已過黃金治療期,除了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該怎麼辦?《健康2.0》節目中,專家提供穴位按摩與飲食建議,可幫助緩解神經痛及修復神經。
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下降,帶狀皰疹的發病風險也隨之提高。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帶狀皰疹發病期的前3到5天是黃金治療期,但很難發現,因為一般人往往不知道,要等到水泡長出來才會驚覺是帶狀皰疹。
看更多:楊貴媚罹帶狀疱疹錯過治療期「痛到無法睡」醫:長在1部位中風風險高
錯過黃金治療期 症狀治療是關鍵
柳朋馳表示,在還沒長出水泡時,若給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病毒複製、減低皰疹神經痛,若等到一周後、已經有水泡或有痛感,此時病毒已經大量複製,給藥效果就變差,因此臨床上都是做症狀治療。可以給類固醇、止痛藥,大約2到3周會慢慢好。
頰車、顴髎緩解顏面神經痛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帶狀皰疹如果長在臉上,恐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和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痺古代稱為「面癱」,以中醫的角度來說,患者可能是因為氣虛的緣故。中醫強調通過特定穴位按摩來緩解帶狀疱疹引起的疼痛,尤其是顏面神經麻痺,不僅能有效緩解疼痛,還能促進神經的恢復。
陳潮宗推薦按壓頰車穴和顴髎穴。按摩這2個穴位不僅能有效緩解面癱與顏面神經麻痺,還能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減少神經炎症,進而提升抵抗力,避免再次發生面癱。
看更多:帶狀皰疹疫苗免費?9縣市有補助 補助資格、條件最新資訊一次看
- 頰車穴:在面頰部,下頷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咬肌中,按壓時有凹陷處。
- 顴髎穴:在面部,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與迎香穴相平。
下關、翳風、地倉 3穴位解三叉神經痛
除了帶狀皰疹病毒,有些人甚至因風寒、風熱外邪侵襲,也常引發三叉神經痛。陳潮宗則傳授,可以按壓下關、翳風和地倉穴來達到止痛效果,並減緩肌肉筋膜的張力。
- 下關穴:在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下頷骨髁狀突前移,凹陷即消失。
- 翳風穴:在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頷骨下頷支後緣間凹陷處。
- 地倉穴: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近鼻唇溝下端處。當口角旁4分,目中線上。
看更多:權威期刊:疫苗打相同位置免疫力更強!3招提高身體的神奇記憶力
中藥茶飲增強免疫力 預防面癱復發
此外,陳潮宗還推薦一道中藥茶飲「黃耆洋參茶」,可增強免疫力,預防面癱的再次發生。
黃耆洋參茶
- 藥材:黃耆10克、西洋參5克、水600c.c.。
- 作法:
- 將藥材稍微沖洗乾淨。
- 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 待適溫、過濾後即可飲用。
補充維生素B群和鈣質 穩定修復神經
柳朋馳則指出,要救援顏面神經麻痺、修復神經,可多補充維生素B群和鈣質。以下是一些有助於神經恢復的食材:
五穀雜糧飯
五穀雜糧飯含有多種維生素B群,如B1、B2、B6及菸鹼酸,這些維生素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能協助將食物轉化為能量,提高身體活力。此外,五穀飯中還含有鎂、鉀、鐵、鋅等多種礦物質,這些成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和促進整體健康。
看更多:21歲女大生以為過敏其實是「皮蛇」纏身!中醫辨證治療後遺症超有效
魚乾與蝦米
魚乾和蝦米是日常飲食中鈣、鉀、鎂、磷等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這些營養素對於維持神經健康、肌肉調節、血壓控制及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蝦米,每100公克含1075毫克鈣,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鈣質來源。小魚乾不僅鈣質含量高,還富含多種營養素,有助於維護神經、肌肉及血管的健康。
避免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避免攝取過多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神經炎症。
透過中醫的穴位按摩和適當的飲食調理,能有效緩解帶狀疱疹引起的神經痛,促進身體的全面康復,不僅適用於已患有帶狀疱疹的患者,也能作為一般人日常保健的參考。
看更多:英國研究發現:皰疹病毒恐與失智有關?專家提供全新見解 抑制發炎反應關鍵
◎ 諮詢專家/柳朋馳醫師.陳潮宗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