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穴快按!疏肝利膽增免疫 預防大腸息肉1茶飲
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不當飲食與壓力大等因素,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中醫師廖婉絨表示,中醫認為肝主泄,與全身氣機通暢密切相關。若久坐、壓力大等因素,會造成氣滯血瘀,進而引發百病。她建議透過按摩穴位,有助於疏肝利膽,維持身體健康。
帶脈穴 疏通經絡調整
廖婉絨指出,疏肝利膽第一個穴位是帶脈穴,位於肚臍畫一圈後的腰帶位置。帶脈經絡是全身唯一的橫向經絡,可調整全身經絡。找到帶脈穴後,站立並將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用大拇指按壓帶脈穴,同時做腰部扭轉動作,先往左轉到最緊處停5秒,再慢慢回到中間,接著往右轉5秒,如此重複10下。這個動作除了疏通膽經,也能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甚至消除腰腹部贅肉。
看更多:按摩千萬別按脖子!有心血管疾病按了恐有中風危險 拍2穴位助穩血壓
期門穴 舒緩情緒好眠
第二個穴位是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兩根肋骨的下緣。廖婉絨提供另一個找法,先找到肚臍上方6吋(兩個四指併攏寬度)的巨闕穴,再從乳頭往下做垂直線,兩線交會處即是期門穴。找到後用食指與中指按壓,同時另一側手臂往對側方向伸展到最緊,停5秒後回來,一邊重複10下,再換另一側。透過按壓肝經的期門穴,並伸展疏通膽經,有助於舒緩情緒、改善睡眠品質。
拍打膽經 促進血液循環
第三個動作是拍打膽經。廖婉絨醫師表示,膽經位於身體側面,從帶脈穴開始,兩手握拳,順著身體側面往下拍打到大腿,再彎腰拍打到小腿,記得只能往下拍。透過拍打膽經,可促進血液循環,順便做深蹲動作,更能疏通膽經。
補腎氣按壓腎俞穴 增強免疫力
除了疏肝利膽的穴位按摩,要預防老化、基因突變等導致癌症,廖婉絨也建議透過按壓腎俞穴來補腎氣。先找到肚臍,畫一條水平線到脊椎交會處的命門穴,腎俞穴就位於命門穴左右兩側,各旁開兩指幅距離。按壓時可配合做順、逆時針各十下的骨盆腔扭轉動作,除了補腎氣,也能幫助骨盆腔血液循環。
看更多:健保給付3癌別免疫治療!3400人受惠 每人年省192萬元藥費
內關穴調理脾胃 紓解壓力
廖婉絨指出,細胞病變也與後天因素如飲食、久坐、壓力等有關。內關穴可同時調理脾胃及情緒,位於手腕橫紋上三指幅處,在兩條筋中間。中醫有云「內關心胸胃」,意指內關穴能調理脾胃問題,以及心悸、胸悶等與情緒壓力相關的症狀。
百會穴提升陽氣 增強體質
中醫認為腫瘤是陰邪,而人體能量是陽氣,若體內陽氣充足,陰邪就難以入侵。因此廖婉絨建議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可從耳尖做橫線,再從鼻樑往上做垂直線,兩線交會處即是。百會穴是諸陽之會,身體陽氣匯集之處,按壓時可配合踮腳尖動作,提升陽氣、增強免疫力。
中醫茶飲防大腸息肉復發
廖婉絨也分享一個55歲女性案例,因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10年來體重增加15公斤,還反覆長大腸息肉。經中醫調理半年,配合飲食控制,體重減輕10公斤,大腸息肉未再復發。她提供一道預防大腸息肉的中藥茶飲「決明通腸茶」,材料包括炒決明子10克、山楂6克、陳皮6克、槐花3克、藿香3克。這些中藥材具有清腸通便、分解脂肪、促進腸道蠕動、清熱涼血止血、調理腸道等功效,有助改善腸道問題。
看更多:2時間點散步降低大腸癌!這運動避免大腸息肉復發 防腸癌最佳運動是它
◎ 諮詢專家/廖婉絨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