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易發耳中風!突發性耳聾壯世代好發 雞尾酒療法2周重拾聽力
天氣冷血管收縮,小心耳朵也可能中風!醫師表示,冬季氣溫多變化,是容易發生耳中風的季節,而40至60歲壯世代則是好發族群。耳中風會突發性耳聾,除了藥物治療,近來也結合針灸及高壓氧治療,幫助患者快速重拾聽力。
彰化一名男子縣59歲陳姓男子日前突感左耳不適、耳鳴,原本打算忍耐幾天就好了,不料洗澡時左耳好像被捂住,有脹痛感。翌日他到診所拿藥,吃了1天未見改善,於是轉往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求診,拿藥吃了3天,竟然更聽不見,於是馬上回診。
看更多:40歲女大流汗吹冷氣爽睡 起床後竟「耳聾」!醫教2招保護耳朵健康
短短3天聽力急速喪失
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醫師表示,陳姓患者左耳聽力喪失原本是輕度,但3天快速惡化為重度,於是請他住院並做相關檢查,核磁共振並未發現神經瘤,腦部檢查和抽血檢驗也都正常,診斷為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原因不明。
許嘉方表示,對於陳男的耳中風,除了施以點滴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及維生素B群,以抑制內耳發炎、減少水腫及促進血液循環之外,院方也啟動「雞尾酒式療法」,會診高壓氧中心及中醫科。
黃金治療期1周聽力恢復機率較高
許嘉方表示,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好發在秋冬氣溫多變的季節,病患以40至60歲最常見,男女發生機率差不多,通常是單側耳朵聽不到,約9成患者找不出明確病因。耳中風在黃金治療期1周內聽力的恢復機會較高,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完全恢復,另3成恢復部分聽力,有些患者則無法恢復。
陳姓患者接受點滴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及維生素B群,抑制內耳發炎、減少水腫及促進血液循環,耳鼻喉科會診高壓氧中心和中醫科。高壓氧中心主任陳柏辰表示,在高壓純氧的壓力艙內,大多能改善耳中風造成的循環不良和神經水腫,再結合類固醇及中醫的針灸治療,更能產生1+1>2的效果。
穴位針灸刺激神經、促進血液循環
中醫師黃鋒榮則對陳男進行針灸療法,他表示,針灸除了對耳中風有效,對於耳鳴及聽力減退也有不錯的效果。治療穴位包括耳內神經交會處的耳門、聽宮、聽會及翳風、風池、率谷等穴位,可刺激神經及促進血液循環。
陳男表示,他在住院5天期間,除了每天施打類固醇點滴,同時做高壓氧及針灸,出院後也是每天回院治療,發病2周後他經過有人彈奏鋼琴地方,發現自己的聽覺回來了,奇妙的感受到音符在左耳跳動,單聲道變立體聲,聽力恢復正常。
不過,陳男所採用的雞尾酒式療法,高壓氧部分需要自費,每次費用是2000元,陳姓患者前後共做了18次。
看更多:心律不整竟引發「腳中風」5症狀是腳中風警訊 錯失治療時機恐截肢
◎ 圖片來源/部立彰化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許嘉方醫師.陳柏辰醫師.黃鋒榮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