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當心低溫!停經後中風率飆升 45歲後風險更高
隨著冬季到來,早晚溫差增大,不僅高齡族群,壯世代或45歲以上停經女性的腦中風風險也顯著提升。醫師提醒,停經後雌激素保護作用減弱,中風風險男女比例趨近一致,掌握預防與早期治療是關鍵
冬季腦中風病患增加,高齡和三高是主要危險因子
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志任指出,隨著時序進入冬天,南部地區早晚溫差大,中風病患人數也會逐漸增加。溫度急遽變化會導致血管收縮或放鬆,使血管難以承受血壓變化,進而引發中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出血性腦中風通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多為單側出血導致一側偏癱。張志任指出,若出現雙側無力,則需考慮腦部或脊椎問題,並懷疑高血壓性腦病變的可能性,增加診斷難度。
看更多:台灣特有基因提早引發腦病變!這族群48歲就要預防腦中風、失智
此外,臨床上也發現45歲左右發生中風的患者越來越多,以男性為主。這些年輕型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前通常伴有高血壓、肥胖等問題。研究顯示,出血性腦中風患者中有80%是男性,女性在停經後男女比例趨於一比一,可能與雌激素的保護作用有關。
出血量和部位影響治療方式
張志任說明,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出血量和部位:
- 大腦部位單側出血:出血量在20c.c.以下採取保守治療,控制血壓並等待自體吸收。超過20c.c.則建議開刀,以內視鏡或超音波立體定位儀抽吸血塊,避免續發性神經損傷。
- 小腦部位出血:出血量達10c.c.即建議抽吸治療。因小腦前方的腦幹是生命中樞,血塊壓迫會導致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深度昏迷,需積極以開刀或抽吸方式移除血塊。
看更多:跌倒一撞竟腦出血中風!醫授「護身倒法」降傷害 1根木棒緩解後遺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張志任強調,出血性腦中風若能早期治療,可防止出血量擴大造成不幸,病患的預後和復健成效較佳。然而,兩側基底核出血往往會加速患者日後退化和失智,家屬需特別留意,避免反覆發生類似憾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麻疹拉警報!醫師曝麻疹恐刪除7成免疫記憶 補充1營養素恢復免疫系統
2025-01-08 10:30:00
麻疹症狀全解析:4張照片快速辨別、麻疹疫苗名單與傳染途徑
2025-01-08 17:04:00
搶打麻疹疫苗傳缺貨 全台庫存還有2.7萬劑
2025-01-08 20:07:00
戲劇女神趙露思驚爆急診癱坐輪椅,神經病變疑失聰及失語 醫揭真正病因
2024-12-30 17:53:00
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拉肚子原因和拉水警訊一次看
2024-07-24 21:00:00
香港男夜間頻尿竟影響全家!醫師巧用「攝護腺拉提」快速恢復正常生活
2024-12-04 16:41:00
人氣排行榜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