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就要防衰弱症!1簡單運動訓練臀肌 避免下肢肌肉退化

50歲以上的壯年人都不希望自己老的時候凡事必須依賴他人照顧,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今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20%,防衰弱更成為壯世代的重要課題,運動教練李名哲推薦適合年長者的運動計畫。
65歲就有19.02%處在衰弱前期
衛生福利部2022年曾發布衰弱情形調查報告指出,65歲以上長者進入衰弱前期的有19.02%,已經進入衰弱期的有4.13%,特別是下肢肌肉力量明顯退化,台北市衛生局中正健康服務中心主任余燦華說,許多年長者經過過年,可能會有飲食不均衡、運動量減少的狀況,與親友團聚後身邊陪伴的家人又變少了,心理容易有孤獨感,透過飲食和運動專業指導,可以及早預防和逆轉衰弱症、肌少症,同時刺激大腦釋放快樂荷爾蒙,有助於心情開朗。
看更多:老人衰弱合併1情況活不過10年!噘嘴式呼吸可改善 多元復健介入有救
國民健康署指出,衰弱症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日夜顛倒、認知功能混亂、容易跌倒、身體活動力下降,因而容易死亡,以下3項條件只要有2項相符,就代表有衰弱症,如果有1項符合,代表屬於衰弱症前期:
- 1年內體重減少3公斤以上。
- 坐在椅子上,不用手支撐就可以站起來的次數不到5次。
- 最近常覺得對事情提不起勁。
看更多:逆深蹲日醫實作降血糖、降體脂! 更適合壯世代、銀世代 專家:注意1動作效果更好
年紀大還挑食金毋湯!會營養不良
老年醫學科醫師、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說,醫學研究指出,年長者要逆轉衰弱,需要均衡營養搭配運動、心智功能的訓練。他在門診時常遇到體重過輕的老人家說自己怎麼吃都吃不胖,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怕胖所以太多東西不敢吃,反而造成營養不良。
詹鼎正建議年長民眾,以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的原則維持飲食均衡,例如有些民眾可能有錯誤的迷思,以為年紀大就應該吃軟爛的食物,其實年長族群只要牙口咀嚼能力還不錯,年輕時咬得動的如果現在還咬得動就吃,不用刻意把食物煮得軟爛,以免影響食慾,牙口有問題才需要改變食物軟硬質地,但是沒有必要什麼東西都用食物調理機打爛,蒸蛋、絞肉較軟,一樣可以保有料理原本的樣貌。
營養均衡的另一個重點是遵循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飯的分量應該和蔬菜一樣多,從魚、肉、奶、豆、蛋攝取的蛋白質體積應該要有1掌心大;每天應該喝1杯牛奶或豆漿,以及1茶匙的堅果。
用彈力帶坐椅子上就可訓練臀部肌肉
運動教練李名哲指出,人體的體能巔峰在25歲。之後會逐步走下坡,年長者最需要訓練的是保持身體快速反應的運動爆發力,才能在快要跌倒時及時反應,避免跌倒。因此李名哲建議民眾利用彈力帶在家做簡單的運動,可以訓練臀部肌肉,步驟如下:
- 坐在椅子前一半處,背不要靠在椅背上。
- 將彈力帶兩端打結,讓彈力帶變成一圈。
- 將雙腳穿過彈力帶的圈,將彈力帶套在大腿的膝蓋上方處。
- 利用大腿和膝蓋將彈力帶往外撐開。
- 反覆重複步驟4。如果覺得太輕鬆,可將屁股離開椅子,上半身往前傾,一樣用大腿和膝蓋將彈力圈來回撐開。雙手可放在臀部確認是否有運動到臀部的肌肉。

李名哲說,以前國民健康署呼籲的333運動原則,是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現在可以有更彈性的作法,每周運動3次,每次40~65分鐘,連續持續12周以上,有助增強肌力、改善心肺功能。
看更多:老年人5大衰弱徵兆是警訊!不留意恐增失智症、致死風險 這樣做避免失能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市衛生局.詹鼎正醫師.李名哲教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