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更年期後「1症狀」竟查出血管堵塞!更年期高血壓4病徵 黑芝麻能降壓?

更年期高血壓

朱育嫻 整理 2025/03/17 16:5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更年期後的心血管警訊!一位55歲婦女因異常疲倦而就診,檢查後竟發現血管明顯阻塞,醫師提醒,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長期忽略恐導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更年期女性要特別注意!更年期遭遇高血壓怎麼辦?

 

「異常疲倦」當心是高血壓警訊

中醫師余雅雯表示,女性停經後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保護力減弱,可能出現血壓不穩、心悸、異常疲倦等症狀。她分享案例,一名55歲女性在停經後一段時間,開始覺得異常疲倦、胸悶;她原本以為只是家務勞累所致,但經檢查後發現脈象不規律,進一步做心血管檢查,顯示一條血管明顯阻塞。雖然目前不需立即手術,但建議她要密切追蹤並改善生活習慣,以免病情惡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余雅雯指出,高血壓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許多人誤以為沒有頭痛或胸痛就沒事,但異常疲倦、心悸、熱潮紅等,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她提醒更年期女性要定期量血壓,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所在。

看更多:《禹英禑》54歲女星驚傳癌逝!8成癌症都在50歲後 3平民食物能抗癌

 

更年期高血壓不只1種?中醫4大分類

余雅雯解釋,中醫雖然沒有「高血壓」的病名,但會根據不同的體質、症狀,將其歸類為「眩暈」、「頭痛」、「中風先兆」等範疇。她歸納出更年期高血壓常見的幾種類型:

 

1.肝陽上亢型

常見於初期高血壓患者,症狀包括容易緊張、暴躁、易怒,伴隨頭暈、口乾舌燥,可能還有便祕問題。中醫認為這是因為情緒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肝火旺盛所致。調理方式以降火潛陽、清熱安神為主,常用中藥方如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飲食上建議多吃綠色蔬菜,避免油炸辛辣食物。

 

2.陰虛陽亢型

在更年期女性中十分常見,主要症狀有焦慮、失眠、心悸,還可能伴隨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余雅雯分析,這是因為腎陰虧虛,無法制約肝陽,導致陰虛陽亢,使得血壓波動較大。調理重點在於補腎陰、養肝陰,常用中藥方如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丸,日常保養要避免熬夜,並攝取適量堅果如核桃、黑芝麻等。

看更多:黑芝麻可以天天吃?黑芝麻功效與禁忌、壞處一次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痰濕阻逆型

多見於代謝異常、體重過重者,症狀包括頭重、頭昏腦脹,容易疲倦、四肢沉重,還可能伴隨肥胖、消化不良。這是因為脾胃運化失調,導致痰濕內生,影響氣血運行,進而導致高血壓。調理重點在健脾化濕、利水降壓,常用中藥方如溫膽湯、二陳湯。飲食上建議適量飲用四神湯,避免生冷寒涼食物。

 

4.血瘀型

常見於動脈硬化、高血脂患者,主要症狀為面色暗沉、皮膚易有瘀斑,可能伴隨頭痛、胸悶,以及肢體麻木、手腳冰冷。這是因為長期飲食油膩、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血瘀阻滯,使血管壁變厚,增加高血壓風險。調理方式以活血化瘀、調理血脂為主,常用中藥方如血府逐瘀湯、丹參飲。日常保養要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看更多:更年期症狀有哪些?更年期保健及飲食運動一次看

 

高血壓防治中西合璧更有效

余雅雯強調,現代醫學結合中醫調理,可以更有效預防高血壓惡化,她建議更年期女性要定期量血壓,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平時要維持健康飲食、適量運動,避免血壓失控;學會情緒管理、確保睡眠充足,有助降低高血壓風險。透過中西醫的結合治療,可以改善微循環,穩定血壓,守護更年期女性的心血管健康。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余雅雯中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