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這類心臟病恐無聲奪命!醫揪出血管裡的隱形炸彈 壯世代、更年期都容易中

冠狀動脈阻塞-缺血性心臟病

顧詩蓓 整理 2025/05/01 07: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西化,不少中年族群面臨心血管健康警訊卻渾然不覺。西園醫院心臟內科黃蓮奇醫師指出,很多人誤以為「缺血性心臟病」和「貧血」有關,其實是兩碼事。缺血性心臟病真正的兇手,是血管中的「脂肪瘢塊」,這類病變長期無症狀,卻可能在關鍵時刻導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脂肪瘢塊是什麼?恐釀心肌缺血與梗塞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氧氣與營養的血管,一旦因脂肪沉積而狹窄或阻塞,就會導致心肌缺血,出現胸悶、無力,甚至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這種脂肪沉積被稱為「脂肪瘢塊」,主要由壞膽固醇(LDL)與三酸甘油酯累積所形成。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黃蓮奇說明,這些瘢塊會使血管壁向內凸出、阻礙血流,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但當發炎反應反覆發作,瘢塊破裂時,其內容物可能如「土石流」傾瀉入血管,引發急性血栓,造成血管瞬間堵塞,導致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看更多:常吃水果會增加壞膽固醇?醫曝水果這樣吃能預防脂肪肝

 

軟瘢塊、硬瘢塊有什麼差別?

脂肪瘢塊不是一成不變,根據治療與生活控制情況,可分為「活動性軟瘢塊」與「鈣化硬瘢塊」。軟瘢塊容易破裂引發血栓,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因子;而硬瘢塊雖已鈣化、不易破裂,但仍可能限制血流。黃蓮奇提醒,若間斷服藥或治療不確實,瘢塊狀態可能反覆轉變,造成病情難以控制。

 

三高、抽菸、壓力大都是高危險因子

哪些人要特別注意?黃蓮奇指出,年齡超過45歲的男性、停經後女性、有家族心血管病史者都屬高風險族群。此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肥胖與生活壓力過大,也都是造成動脈硬化與脂肪瘢塊生成的重要因素。

看更多:川普超愛這1物!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可能致癌」還會讓胰島素飆高、變胖

 

健檢+影像雙管齊下,揪出沉默殺手

由於50%以下的血管阻塞不會影響血流,初期不易察覺,因此定期檢查至關重要。黃蓮奇建議,可善用健保提供的血脂檢測作為第一道防線;若有症狀或高風險,則可考慮進一步影像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核子心肌灌注掃描,甚至是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A),能清楚看見血管內瘢塊程度。而冠狀動脈堵塞達70%以上才可能出現胸悶、胸痛,當你感覺不適時,病變可能已經嚴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醫師叮嚀:控制風險、持續治療最重要

「這種病是可以預防、也可以穩定控制的。」黃蓮奇提醒,中年族群應定期檢查血脂、血壓、血糖,避免吸菸與熬夜,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才能遠離脂肪瘢塊引發的猝死風險。即使已有動脈硬化,也不要灰心,持續治療能穩定瘢塊,避免病變惡化,守護你的心血管健康。

看更多:才42歲就血管老化?他愛吃2食物膽固醇爆表!「隱形油脂」害血管堵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西園醫院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