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攝護腺癌不再「盲抽」!MRI+超音波融合切片 診斷率增2成

攝護腺癌-檢查

郭庚儒 報導 2025/06/02 11:5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傳統攝護腺切片檢查容易誤判,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導入軟體輔助影像融合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切片技術,大幅提升精準度,攝護腺癌診斷率可增加約20%。

 

傳統攝護腺切片易誤判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鐘伯恩指出,臨床上,病患若有排尿困難、夜尿頻繁等症狀,會先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若PSA大於4 ng/mL為異常,建議進一步做攝護腺切片檢查,或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MRI)。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不過,鐘伯恩表示,傳統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隨機切片,無法準確辨認病灶的方式猶如「盲抽」,可能誤判為良性或需重複切片,MRI雖能判讀可疑病灶,卻難以即時定位,因此最適切的診斷方式是將兩者影像融合後,進行導引切片。

看更多:攝護腺癌沒症狀易忽略!他PSA指數升高卻找不到腫瘤 1檢查讓癌細胞發光

 

MRI結合超音波切片檢查 攝護腺癌診斷率增2

為此,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將攝護腺MRI結合超音波檢查,研究顯示,影像融合誤差超過5%時,容易導致低估病灶分期,而使用軟體輔助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可於目標區域增加約20%的癌症診斷率。與傳統經直腸切片的技術相比,能有效提高切片精準度,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泌尿科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Urology》與《Urological Science》。

 

鐘伯恩說明,此種攝護腺檢查方式是先由MRI標記病灶,再於即時超音波中進行影像疊合與校準,鎖定病灶進行經會陰切片,大幅提升精準度,並因避開直腸入針,大幅降低感染與敗血症風險,要注意的是,檢查時需全身麻醉。

看更多:攝護腺穿刺切片切不準找不到癌細胞 「這種方法」準確度提高30%

 

PSA數值異常達2次 應評估切片檢查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攝護腺癌目前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位,且持續上升中。鐘伯恩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發病高峰為6575歲,家族史、肥胖及高脂飲食為常見危險因子,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常與良性攝護腺肥大混淆,須仰賴PSA檢測及MRI影像檢查早期發現。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鐘伯恩提醒,若PSA數值異常達2次以上,應儘早安排MRI評估,並視需要執行影像融合精準切片,以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掌握治療黃金時機;根據統計,早期侷限性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近100%,10年約98%,15年約95%,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極高。

看更多:不想跟拜登一樣!50歲以上男性每兩年接受一次檢查 少做這件事可遠離攝護腺癌

 

◎ 圖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鐘伯恩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