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睡覺暴動老婆要分房睡!醫揭密壯世代睡眠問題 恐藏腦病變

57歲林先生近來睡夢中常大喊大叫、拳打腳踢,甚至多次揮拳打到太太,還曾因動作太大滾下床,自己卻完全不記得。經醫師診斷,林先生罹患了「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儘管在藥物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但太太仍心有餘悸,選擇暫時分房睡,以免再次被驚擾。
50歲後大腦變化 睡眠品質大不同
你或你的枕邊人是否年過50,常在半夜驚醒、夢境頻繁,甚至在睡夢中出拳踢人?秀傳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表示,許多人誤以為睡眠問題是老化的必然結果,尤其是睡眠變淺的現象。事實上,這些問題背後涉及更深層的生理與神經機制,與大腦功能的變化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長,睡眠品質確實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50歲以上的壯世代人士應該多關心睡眠狀況。
看更多:綜藝大哥爆「睡夢中打老婆」!醫:恐退化失智 背後原因曝 3症狀快檢查
4大原因導致淺眠、睡不好
根據臨床經驗與研究觀察,巫錫霖歸納出導致淺眠的4大原因:
- 褪黑激素分泌減少:褪黑激素是調節生理時鐘的關鍵激素,年紀越大,分泌量越少,導致入睡困難、夜間易醒。
- 荷爾蒙變化:男女皆會隨年齡增長而經歷荷爾蒙波動,如睪固酮或雌激素下降,間接影響睡眠品質。
- 生理時鐘提早:也就是所謂的「早睡早醒」現象。年長者常在晚上8、9點就開始犯睏,半夜醒來後卻難以再次入睡。
- 慢性疾病干擾: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代謝疾病,都可能打亂睡眠結構,造成夜間頻繁醒來或淺眠。
生活5招助好眠 睡前別滑手機、喝太多水
巫錫霖提醒,面對睡眠問題,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馬上使用安眠藥。調整生活習慣與睡眠節奏,才是改善淺眠最有效的第一步。他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
-
固定時間上床與起床
每天固定作息,有助於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理時鐘。
看更多:睡夢中拳打腳踢是失智前兆?中醫推2穴位寧心紓壓 2茶飲疏肝助眠
-
睡前3小時別喝水太多
喝水盡量在白天,晚上別喝太多,避免夜尿被打斷睡眠。
-
睡前30分鐘別滑手機平板
睡前避免使用手機、電視或平板,以降低藍光對腦部褪黑激素的干擾。
-
冥想與深呼吸
研究顯示,腹式呼吸與冥想有助身心放鬆、平穩自律神經,幫助快速進入睡眠狀態。
看更多:「工作燒腦」竟能防失智!醫教7招健康養腦 壯世代更是「養腦關鍵期」
-
打造良好睡眠環境
臥室應保持安靜、光線昏暗、溫度適宜,讓身體自然而然進入休息模式。
夢境過多、反覆驚醒 當心隱藏神經病變
巫錫霖進一步表示,如果經過生活作息的調整,仍出現夜間反覆驚醒、夢境過多、異常動作、呼吸中止或整夜睡不著等情況,就應考慮尋求專業神經內科或睡眠醫學科的協助。有些看似單純的失眠,實際上可能與神經系統退化或腦部病變有關。
對中老年人而言,一夜好眠不僅是精神上的恢復,更是大腦健康的重要指標。透過睡眠檢查與腦部評估,找出干擾睡眠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病情延誤或惡化。巫錫霖呼籲,面對睡眠問題,切勿輕忽,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才能確保身心健康,迎接每一個美好的早晨。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巫錫霖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