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新藥開打!3種人不適用、打了1狀況有禁忌

在國外已經臨床使用1年多的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已在台取得藥證,其中1款新藥6/23上午有第一位接受施打。不過2款新藥價格都上看百萬元,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其中1款正在申請健保給付,健保署最快年底進入討論階段。
最近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罹患失智症的消息,使得失智症的治療和照顧再受關注。全國失智症人口約有35萬人,其中有7成屬於阿茲海默症,亞東醫院神經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早在55歲起大腦就出現類澱粉蛋白沉積,10年後才開始出現症狀,初期的患者及早用藥才能延緩症程發展。
看更多:林芳郁罹失智症 哈佛專家示警4大傷腦行為,睡眠不足、久坐和壓力最傷
單株抗體溶解類澱粉蛋白沉積
甄瑞興說,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是大腦中有類澱粉蛋白沉積,通常在經過8~10年以上才會出現症狀,臨床上出現症狀的患者大多都在65歲以上,年紀越大發病機率越高,65歲就發病的人有5%,70歲發病的有10%,80歲發病的有20%,90歲才發病的有33.3%,因此往回推,大腦中開始出現類澱粉蛋白沉積的時間大約從55歲起就會發生。
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病程進展在醫界一直是個難題,國內臨床上現有的多數治療藥物僅能減輕症狀,沒有辦法真正治療阿茲海默症,國外在1年多前已經有2款具突破性的注射型單株抗體藥物,可以溶解大腦中沉積的類澱粉蛋白,達到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效果。
需注射1年半 打了若中風 不能用血栓溶解劑
這2款新藥,一款是美國禮來藥廠推出的「欣智樂(Kisunla)」,另一款是日本衛采和美國百健藥廠共同研發的「樂意保(Leqembi)」:

不過這2款新藥目前仍有使用上的限制,甄瑞興說,新藥只適用於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以及已經發生大腦中有類澱粉蛋白沉積但尚未出現症狀的人,國內目前僅開放用於阿茲海默症輕度患者使用,並且與既有的症狀治療藥物或其他慢性病藥物不衝突,可以合併使用。
但必須注意的是,有3種患者不能使用:
-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
- 腦部有類澱粉樣血管病變者。
- 帶有阿茲海默症基因APOE4者。
看更多:名醫林芳郁失智症夜走30公里!「防遊走變走失」有技巧
甄瑞興強調,這2款新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作用機制是溶解腦部的類澱粉蛋白,因此有3%的機率可能發生點狀出血、水腫的副作用,0.7%的人會發生出血症狀,因此這3種人都不適合使用;而就算能夠用藥的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用藥期程中,也必須注意,萬一發生腦中風,不能使用血栓溶解劑(TPA),只能直接取栓,以免加重腦出血的狀況。
所費不貲 用得起的仍屬少數
在亞東醫院接受治療的83歲婦人,6/23成為全國第一例施打「欣智樂」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甄瑞興說,這位長輩平時還能處理家務、自行搭公車,還幫助照顧已經失智的老伴,2、3年前被女兒發覺她的記憶力異常,就醫檢查發現腦部有明顯的類澱粉沉積,確診罹患阿茲海默症,不過因為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的分數29分、只比正常少1分,代表還屬於輕度、狀況不嚴重,因此不需要服藥,現在分數減為28分,家屬眼見有新藥可用,希望延緩她的病情進展,因此決定讓她自費使用新藥,讓她繼續能保有現在還可以自理生活的狀態。
亞東醫院已有十多位早期失智患者完成完整篩檢,其中6、7人符合用藥條件,正與醫師討論是否啟動療程。甄瑞興強調,新藥不是萬靈丹,功能是延緩退化、延長患者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的時間,保持清醒、有尊嚴的生活。
國內推估,約有13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符合用藥條件,每年要費約100萬~150萬元,能負擔得起的人數有限。
健保最快年底討論 醫界團體籲建立早期篩檢機制
林芳郁的妻子、整形名醫林靜芸6/22發表為林芳郁所寫的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石崇良出席新書發表會時表示,新藥申請健保給付的流程,需要先經過45天的科技評估,再經專家會議討論,最後才會進入健保共擬會議決定是否給付,專家和健保共擬會議的討論,須了解新藥的臨床試驗結果、藥效、成本和價格,以及對健保財務衝擊程度和成本效益,目前其中1款已經申請健保給付,預計最快年底前有機會進入討論階段。
看更多:心臟權威林芳郁驚傳失智 名醫妻林靜芸為其完成作育英才願望
國發會推估,2031年全台將有超過47萬的失智人口,2041年將成長到68萬。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照顧一位失智症患者的顯性成本需1392萬元。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指出,這代表未來台灣將步入輕度病人照顧重度病人的社會,對家庭和社會來說要付出的成本龐大,呼籲政府推動全國性的早篩計畫,早期診斷、及時介入,才能減輕社會和醫療系統的負擔。
◎ 圖片來源/亞東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亞東醫院.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石崇良署長.甄瑞興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