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膽藏9顆結石最大3公分!醫揭「天珠狀」結石成因

一名50歲的婦人因膽囊發炎到醫院急診,手術切除膽囊後發現其中蘊藏9顆大小不一的結石,表面各有不同的紋路和紋理,有的外型還類似天珠。消化外科醫師指出,不同顏色的膽結石由不同成分組成,與患者不同階段的飲食習慣有關。
膽囊反覆發炎沒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外科主治醫師黃漢斌表示,這名婦人3年前就在急診時發現膽囊發炎,卻沒有積極治療,3年來反覆因急性膽囊發炎急診,這次狀況較為嚴重,手術切除膽囊發現的9顆結石大小不一,最大的竟已達3公分,是其他結石的2~4倍大,而且紋路明顯與其他小顆的結石不同,有突出的顆粒和顏色不一的紋路。

黃漢斌指出,不同成分、不同的細菌在膽囊會影響酸鹼度,形成的膽砂和膽結石會造就出不同的顏色、質地,舉例來說,小顆的膽結石成分通常是由過量的膽固醇堆積形成,因此質地較硬,結石的表面會較為光滑,常見於西方國家的患者。
看更多:傅天穎開刀取出15顆膽結石!膽結石原因曝光 吃這2種食物小心發作
大結石和小結石摩擦 可能生成新的結石
大顆結石如果含有較多的膽色素鈣,結石的質地會較為鬆脆,容易出現裂紋,也因此在患者做運動或有較多肢體活動的過程會不斷與其他結石摩擦,形成小顆的碎屑掉出膽囊外,形成新的膽結石「種子」,也更容易造成患者的疼痛,這種狀況較常出現在亞洲國家。
另一方面,患者如果反覆感染了不同的細菌,細菌在體內生成的代謝物也會改變結石的構造。
反覆斷食、經常油膩飲食 易助長結石生成
至於不同顏色的結石紋路,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飲食習慣造成,例如採用168斷食法,提供了足夠長的時間形成膽汁淤積,如果進食時又吃得比較油膩,造成膽固醇偏高,反覆的進食和斷食就會造成不同的膽汁濃度,因而形成不同顏色的結石顏色和紋路。
看更多:168斷食法恐養出膽結石!不想養石頭吃「這些食物」有幫助
黃漢斌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以為膽結石會遺傳,真正的原因是一家人或整個家族長期有相同的飲食習慣所致,像這名婦人是客家人,喜歡吃的「封肉」通常會選用三層肉製作,少了肥肉就會讓封肉的滋味失色,這名婦人年輕時就有油膩飲食的習慣,雖然年歲漸長後有所節制,仍能從她身上的結石窺見端倪。
胃不適 恐是膽發炎徵兆
自己也是客家人的黃漢斌說,客家料理的封肉在以前還會隨著各種節慶分為大封、小封,一年到頭總會吃上好幾次,現在隨著少子化,一年中能吃到封肉的機會已經比從前少了許多,因此這種傳統料理和健康的衝突,無須刻意抹煞,只要平時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果一年只吃2、3次封肉,對健康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影響。
膽結石的形成往往經過長時間的累積而形成,黃漢斌提醒民眾,慢性的膽囊發炎是膽囊癌的高風險因子,不少患者在早期的膽囊發炎時都以為是胃不舒服,其實真正出問題的是膽囊,因此呼籲有胃部症狀的人應及早就醫查明原因,若有異狀應及早治療。
看更多:72歲婦腹痛、頭暈還血便 胃竟有6公分腫瘤及滿滿膽結石!醫曝1治療提高3成治療率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翻攝自黃漢斌醫師臉書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黃漢斌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