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檢、勞工體檢都要做嗎?1招避免重複檢查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13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就占一半,國民健康署今年起將成人公費健檢年齡下調至30歲,且增加「三高慢性病」風險評估服務。醫師提醒,若當年度剛好有員工體檢又符合公費健檢資格,應擇一受檢,保留每年都有健檢一次的機會。
十大死因三高占一半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去年最新十大死因,三高占一半,有5項與三高慢性病相關,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及急性腎衰竭、慢性腎病,共造成6.1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約30%。賴清德總統已要求各部會注意三高帶來的健康壓力,各部會也攜手達成888目標,希望8年內找出8成三高病人,其中8成能改變生活習慣並改善病情。
看更多:最新國人10大死因出爐!癌症蟬聯43年榜首 這種癌奪走最多人命
成人公費健檢年齡放寬到30歲 鼓勵健檢結果上傳
國健署今年也升級成人健檢,將公費篩檢年齡下修到30歲,同時提高給付、擴大服務。魏璽倫呼籲,健檢要當成過生日一樣重要。此外也鼓勵民眾將資料上傳,健檢前勾選同意上傳健保署的健保快易通APP,就能輕鬆獲得後續衛教資訊。目前全國400多家醫院有300家加入健康醫院,醫院會用健康資料做比對,找出民眾主動衛教。
國健署慢病防治組鍾遠芳科長表示,台灣464家醫院,有300家參加健康醫院,除治療疾病之外,也做健康促進,涵蓋率達65%。這些醫院會著重在提高門診民眾成健服務率、健檢發現三高異常及介入、提供慢病風險評估、鼓勵民眾健檢報告上傳。
看更多:政府發福利!30歲以上現賺1000元及健康 符合資格與方式一次看
勞工健檢資料也上傳 可達三贏局面
聖馬爾定醫院院長特助劉子秸表示,該院去年分析兩家企業員工健檢,結果發現BMI異常比例達7成、飯前血糖異常比例2~4成、總膽固醇異常也超過3成、三酸甘油酯異常則近4成。
而該院也分析多年來的健檢資料,結果780萬人當中,三高異常率達2~5成,若有良好追蹤系統持續跟進,對患者來說將是一大利多。他強調,勞工健檢資料上傳,可達到企業、勞工、醫院三贏局面,勞檢結果上傳實施1年以來,在企業有90%以上滿意度。該院也引進AI智能系統做異常追蹤,降低人力負荷。
健檢結果上傳應整合 杜絕重複檢查浪費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院長吳晉祥也表示,健檢資料上傳有其必要性,而且應該做資料整合,目前現況是新生體檢、個人健檢、勞工健檢、公費健檢,只有政府提供的健檢結果可供上傳,未來如果全部開放上傳,就能杜絕重複檢查的問題,也能讓資源更有效運用。
他舉例,若當年度剛好需要做勞工健檢,又符合3年1次的公費健檢,建議先做勞工健檢,把公費健檢留到明年,這樣連續2年都有基本檢查,至少可掌握三高相關數字。
成人健檢利用率不到8成 壯世代參與度最低
吳晉祥也指出,過去成人預防保健是40歲以上,但利用率不到8成,利用率最高的族群是60幾歲、最低則是40幾歲,推測40多歲的壯世代族群,因為沒症狀、工作忙碌、為經濟打拼,所以沒有把健檢擺在第一位,很多人體檢結束就結束,報告就放著,明年再說。但是以糖尿病前期來說,文獻建議至少一年一次追蹤,高風險可縮短至半年。實務上,卻有1到2成後續未追蹤。
國外研究發現,對於代謝症候群患者,光是做衛教介入,改變運動和飲食,一年之後代謝症候群改善就達到2成,所以三高不見得一定得用藥,鼓勵從未受檢的、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三高疾病者,勇於接受健康檢查。
看更多: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網路資料不一定正確 建議參考自己就診醫院衛教資料
吳晉祥也強調,該院雖然引進衛教機器人,但最主要還是衛教師和個管師。而衛教師也不僅僅只做衛教而已,他就曾看到2位衛教師幫病人做哀傷撫慰,原來是患者本來都由太太陪同就醫,結果太太在兩周前過世,衛教師知道之後,主動介入安撫。他也提醒,衛教資訊要與時俱進且完全正確,建議民眾不要網路看到就當真,應該看個人就診醫院的衛教資訊、或是自己醫師講的才正確。
◎ 圖片來源/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魏璽倫副署長.鍾遠芳科長.劉子秸特助.吳晉祥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