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節氣「小寒」到!中醫推薦益氣薑棗茶 早睡晚起保暖要徹底

李南燕 整理 2025/01/03 17:5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本周日(1/5)節氣走到「小寒」,它的存在是提醒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來臨!再過15天就進入「大寒」,農曆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小寒該怎麼養生?中醫師提醒,最怕心血管疾病患者因寒冷而加劇病情,一般人可參考一道養生茶飲,暖身也顧元氣。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表示,古人云:「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於極也。」此時的天氣已經十分寒冷,但真正最低溫還沒到,因此稱為「小寒」。從小寒到大寒之間,氣溫下降劇烈。根據中醫理論,寒為陰邪,最容易傷害人體的陽氣。此時身體的陽氣較為虛弱、陰氣相對旺盛,若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風寒侵襲,出現傷風感冒、咳嗽、鼻敏感等上呼吸道相關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大寒節氣最強養生開運指南:大寒吃什麼?習俗、禁忌一次看

 

最怕加重心血管腦血管病情

劉宗昇進一步說明,寒邪具有凝滯的特性,寒凝氣滯則血停,可能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手腳冰冷,心血管與腦血管患者的病情容易惡化,急診病患可能增多。

 

冬季「閉藏」應早睡晚起

冬季是萬物蟄伏的時令,劉宗昇建議應「早睡晚起」,增加待在室內保暖時間,減少冒寒的機會。尤其老年、幼弱、久病等體質虛弱之人,更應從行為上適應這種環境及氣候變化。

看更多:想要山林趣 膝關節不同意!美國研究有效的「養膝」4撇步 比吃補實在

 

飲食宜補腎補脾暖胃 搭配蔬果

在飲食方面,劉宗昇表示,一般以味甘、性溫而有補益作用的食物為主。可選擇鹿茸、益智仁、補骨脂、韭菜子、菟絲子、肉蓯蓉等補腎食材;胡桃仁、腰果、黑芝麻等補脾;生薑、乾薑、肉桂、小茴香、八角等暖胃。要如何適當地使用這些藥材?誰最適合食用?最好與醫師討論出取捨之後的處方及適合的用量。

 

雖然冬季的食補宜辛溫,劉宗昇說,但食過於溫燥會助熱上火反而「傷耗津液」,故要搭配些養陰及生津的蔬果類,如木耳、紫菜、菇類、奇異果、葡萄、番茄等可以多食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冷吱吱的手腳泡熱水有用嗎?中醫追劇良伴「足浴包」艾葉、乾薑、赤芍、桑枝備起來

 

重保暖 避免過度流汗

劉宗昇指出,小寒養生應以保暖為主,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俗話又說「寒從足下生」,因此穿戴過冬的帽子、圍巾、長厚襪十分必要。

 

在運動方面,冬季適合室內運動,可選擇器械運動、做瑜伽、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戶外運動宜慢跑、散步,避免太激烈運動及大量流汗。因為劇烈運動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且在大量流汗的狀況下,容易招致風寒

看更多:寒流來襲!心血管疾病患者必看運動指南 醫提醒冬季運動4要點護心好簡單

 

「益氣薑棗茶」 促進循環禦寒

劉宗昇推薦一款「小寒」養生茶飲──益氣薑棗茶。不過有喉嚨痛、口舌瘡及發燒感冒的人不宜飲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藥材:西洋參3錢、生薑2小片、紅棗3顆、龍眼乾1錢。

  • 作法:用500c.c.的水量,小火煮沸即可,濾出茶湯後,稍稍放涼即可飲用。

 

劉宗昇提醒,西洋參有益氣生津且不易上火的效果,生薑、紅棗有暖胃、暖身及助陽氣,龍眼肉補血安神,此茶飲有促進人體循環及禦寒的效果。

看更多:24節氣完整介紹:日期、習俗、養生、開運、禁忌一次看

 

 

◎ 圖片來源/馬光中醫診所.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宗昇中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