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貧血!月經、更年期暗藏「耗血危機」 中醫授快速改善血虛補氣血

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眼前一黑,這些症狀是否讓你感到困擾?這些可能都是血虛的徵兆。中醫指出,血虛並不完全等同於西醫所稱的貧血,許多人在抽血檢查正常時,仍會有全身乏力、頭暈、心悸、面容蒼白或萎黃等症狀。
血虛女性高風險族群
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湘宛說明,女性最常見到血虛,因為月經周期、懷孕、生產、哺乳等過程都會耗損體內大量的血;而隨著年紀增長,腎精(天癸)逐漸耗盡,無法化生氣血時,正是廣大女性朋友們困擾的「更年期」來臨。另外,平常飲食不正常或過度減肥導致脾胃虛弱,或是因為壓力大而「思慮傷脾」,都可能使得脾胃沒有足夠的營養而無法製造血液。
看更多:天冷恐「溫差疲勞」頭暈、失眠、肩頸硬!1碗湯有5大神效 打通微循環
氣血互為表裡關係密切
林湘宛進一步指出,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人體五臟六腑需要正常發揮功能,都需要靠血液的濡養,同時氣也需要依附在血中才不會散失。而「氣為血之帥」,氣對血有統帥、引領的作用,能夠幫助血液生成、推動血液循環並讓血液運行在正確的道路中,才不會產生瘀血或出血的症狀。因此,血虛的人往往也伴隨著氣虛,著名的「當歸補血湯」就是透過補氣而促進血液的生成,治療血虛的效果才會好。
血虛會有什麼症狀?快檢查你中了哪幾項
林湘宛表示,血虛的人常見到全身或局部器官組織循環、營養不良或是功能衰退,最常見的就是疲倦、面無血色,或是時不時頭暈眼前一片黑,觀察自己的嘴唇、眼瞼、指甲可能會乾燥而蒼白,許多人的落髮也是由血虛而來。
另外,若是血不養「心」則會出現心悸、淺眠多夢以及記憶力衰退,血不養「肝」則可能出現雙眼乾澀、視力衰退或是肌肉抽筋,而肢體末梢的血虛也常造成皮膚乾燥或是麻木的症狀。
看更多:50歲後頭髮一直掉?醫曝「異常掉髮」真正原因 「這湯」喝了保住頭髮
怎樣避免血虛?血虛者可以吃什麼來補?
如何避免血虛?林湘宛建議,由於「久視傷血」,應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損傷肝血,也同時預防眼睛乾澀疲勞。因「夜臥則血歸於肝」,避免熬夜而睡眠不足,使人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氣血。
林湘宛強調,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三餐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減肥,才能順利生成氣血,同時也可以補充以下幾種食物幫助補血:
- 富含鐵質的食物:紅肉、豬肝、鮪魚、牡蠣、扁豆、藜麥。
-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綠花椰菜、柑橘、奇異果、番茄、桑葚。
- 補血中藥材:當歸、白芍、何首烏、黑芝麻、黑木耳、桂圓。
- 補氣中藥材:黃耆、白朮、山藥、大棗、黨參。
秋冬血虛 保濕保暖不可少
林湘宛指出,本身具有血虛體質的人,進入秋冬季節後因為「秋主燥」、「冬主寒」的特性,「燥」為外界濕度下降容易損傷體內的水分(血也是水分之一),「寒」則是空氣溫度下降而使體內血液循環變差,因此許多人在秋冬容易出現皮膚乾癢、龜裂、手腳冰冷麻木的症狀。如要避免上述的不適,建議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保濕」以及「保暖」,尤其後腦勺常為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關卡,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保暖。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湘宛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