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對了運動效果更好!中醫教你2呼吸法調理肺氣 4穴位改善呼吸功能

運動不僅能提高體能,也能增進健康,無論是現代運動科學或傳統中醫理論,都證實了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顯示,適當運動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預防慢性疾病,而透過正確的呼吸法與穴位按摩,更能提升運動表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動不足引發身體發炎反應 加劇多種健康風險
中醫師劉宗昇指出,許多研究已證實,運動可降低血糖、血脂及預防延緩慢性疾病,身體活動量不足,會引發身體發炎反應,體內亦會累積內臟脂肪,進而加劇發炎症狀,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動脈粥狀硬化及腫瘤生長等變化。
但面對任何運動,心肺功能及呼吸肌群,是身體活動時供氧的重要組織,人體的肺活量及體力會受到呼吸肌耐力的影響,呼吸肌群疲勞會抑制呼吸肌的代謝反射,進而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肌群收縮及增加骨骼肌疲勞程度,間接影響運動表現能力。
看更多:館長直播爆心悸+盜汗急送醫 最新病況曝!心臟醫:3情況別忍快急診
中醫教你2種呼吸方式 加強運動表現
劉宗昇表示,呼吸訓練可有效改善肺活量、降低呼吸肌疲勞程度及增加肌肉組織血氧飽和度,進而提升耐力性的運動表現,中醫有2種呼吸方式,可以幫助民眾調理肺氣,加強呼吸表現:
吐納法
●原理:吐故納新,通過「有意識的呼吸」調節氣機,養肺強身。
●做法:
1.靜坐或站立,閉目養神。
2.深吸氣,意想氣從鼻腔進入丹田(小腹),停留片刻。
3.緩慢吐氣,吐盡濁氣,感覺全身放鬆。
●頻率:每天早晚各5至10分鐘。
●好處:調理肺氣,增強呼吸肌的協調性。
太極拳呼吸法
●原理:太極拳強調「以意導氣」,通過緩慢動作和深長呼吸調節氣血循環。
●做法:練習基本動作(如起勢、雲手),吸氣時身體展開,吐氣時收勢。呼吸要細、慢、深、長,配合動作自然進行。
●頻率:每天10至20分鐘。
看更多:每天運動1小時還是胖?醫揭「瘦不下來」關鍵,就連營養師都會踩雷
配合按摩4穴位 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劉宗昇提到,除了呼吸方式外,還可按摩4穴改善呼吸功能:
●足三里穴
位置:位於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
作用:補脾胃氣、降逆利氣、增強肌肉力量。
●風門穴
位置: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骨上角相平。
作用:補益肺氣,改善呼吸功能,祛風解表。
●膻中穴
位置:位於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寬胸利氣、調整心肺功能及喘症。
●定喘穴
位置:位於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作用:可抑制喘症、咳嗽。
看更多:研究證實針灸治中風減少26%跌倒風險 3穴位助強化平衡感
◎ 圖片來源/馬光中醫診所.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宗昇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