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膝蓋就開始痛?中醫教你從「氣血」治關節炎 快按摩4穴位緩症狀

最近陰雨綿綿,你是否因此感到膝蓋關節僵硬疼痛呢?這些症狀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常有晨起關節僵硬的症狀,而在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會逐漸改善,所以了解中醫觀點和適當的自我照護方法,對於維護關節健康至關重要。
退化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與成因
中醫師顏孟章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逐漸磨損、關節退化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見於膝關節、髖關節及手指關節等部位。患者通常會出現疼痛、腫脹、發熱和僵硬等關節炎症狀,尤其在天氣變化時症狀會更加明顯。
退化性關節炎嚴重時,甚至會形成骨刺、關節變形,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活動,特別是膝關節炎患者可能出現O型腿或X型腿的變形,嚴重者甚至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看更多:膝蓋痛不要按摩膝蓋!按摩這裡更有效 1分鐘改善膝蓋痛
中醫觀點:從「氣血」談關節痛
從中醫角度看,退化性關節炎屬於「痹症」的一種。顏孟章解釋,中醫常說「氣血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以及「不榮則痛」,主要指痛症源自氣血阻滯不通順,導致關節處氣血不暢而引起疼痛。這種阻滯可能來自風、寒、濕等外來因素,或是體內痰、瘀等病理產物;也可能因身體過度勞損,與肝腎精不足有關。
中醫根據患者體質與病因分為不同類型,有3種常見分型。風寒濕痺型患者關節痠痛沉重,症狀在遇冷時加重;風濕熱痺型則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肝腎虧虛型患者則有關節酸軟、腰膝無力,夜間疼痛明顯的特點。
看更多:言承旭半月軟骨破裂 打球舊傷疊新傷 名醫指術後需好好復健
中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方法多元且有效
顏孟章提到,中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多元且有效。針灸和扁針治療能放鬆痙攣及纖維化的組織,增加膝關節的血液及淋巴循環,減輕肌腱及關節的腫脹,具有長時間持續治療且副作用少的優勢。
中藥治療方面,有文獻報導服用龜鹿二仙膠可調理肝腎,對治療骨質疏鬆和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一定功效。此外,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方法也能改善局部氣血流通,緩解關節僵硬。
生活習慣調整是關鍵 按摩特定穴位緩解症狀
顏孟章強調,早期治療對延緩退化進程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太極和騎腳踏車等低衝擊性活動,同時避免劇烈負重運動。控制體重也是減輕關節壓力的重要方法。此外,改變生活形態,如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也能有效減輕關節負擔。
推薦患者可自行按摩特定穴道以緩解症狀,膝蓋附近的穴道,如陽陵泉穴、足三里穴和委中穴,以及能夠補腎的太溪穴,都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以日常按摩的重要穴位,有助於改善症狀。
看更多:1動作讓膝蓋軟骨再生!日醫「更新版擺盪小腿體操」 天天做擺脫膝蓋痛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顏孟章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