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對水就能止汗!夏天狂流汗、體味重?中醫「1帖水」止汗除臭

夏日濕熱黏膩,不僅讓人心浮氣躁,還可能引發食慾不振、體味加重、甚至汗流不止的困擾;這些看似小毛病,其實都與體內「濕熱」有關。夏天容易多汗有體味怎麼辦?中醫教你止汗除臭。
綠豆、苦瓜、黃瓜…這些夏日食物幫你降濕解熱
芒種節氣後,氣候變得濕熱又多變,常伴隨午後雷陣雨。中醫師王大元指出,這種濕氣重的環境,容易導致汗液排出不順暢,使人覺得四肢沉重、精神不濟;許多人也會因悶熱氣候出現食慾下降、腸胃不適與大便黏濁等情況,進而導致汗味變得明顯、惱人。
要改善這類濕熱型體質,王大元建議,日常飲食應以健脾祛濕、消積化濁和清涼滋補為原則。黃豆、冬瓜、苦瓜、黃瓜、綠豆、苜蓿芽、木耳、筍子、絲瓜等食材,都有助於消暑益氣、生津止渴;而蘋果與芭樂則是溫和的水果選擇。如果有皮膚發炎的問題,應少吃鳳梨、芒果與荔枝這類熱性水果,以免加重症狀。
中醫師推四神湯:健脾祛濕、消腫又補氣
在藥膳方面,王大元推薦四神湯作為日常調養。這道湯品包含茯苓、芡實、蓮子與山藥,有助淡滲利濕、消腫利水,同時可平補脾胃,適合濕氣重、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作為體質調理之用。
看更多:四神鮮肉片湯/肉片取代內臟低脂好滋味 平補藥膳助攻免疫力
減少重口味飲食有助淡化體味
此外,針對常見的體味問題,王大元表示,應從生活細節著手調整。避免重口味及高油脂的精緻飲食,多穿著棉質、透氣的衣物,並準備備用衣物以便更換,這些都是簡單有效的做法。使用止汗劑或除臭劑也能適度控制體味,但不宜過量。
喝對水也能止汗!「黃耆水」簡單就能煮
若有多汗症的困擾,王大元指出,中醫治療可以選擇寧心安神或斂汗滋陰的藥物,如玉屏風散、生脈飲、黃耆、龍骨與牡蠣等,搭配針灸或按摩穴位,如內關穴、神門穴,可達到安神止汗的作用。此外,「黃耆水」也是一種簡便的飲品選擇,只需1兩黃耆,加2升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20分鐘,放涼後飲用,對於止汗效果也不錯。

面對夏日的濕熱挑戰,從飲食到日常保養,都有對應的中醫對策。王大元提醒,了解自己的體質、適時調整生活方式,是迎接盛夏、維持身心舒適的關鍵。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王大元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