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肩膀肌肉卻拉傷怎麼辦?中醫分享緩和4穴位2茶湯

健身很流行,肩部損傷的盛行率也跟著明顯上升。研究顯示,約20~30%的健身愛好者在訓練中曾遭遇肩部問題,尤其是「旋轉袖肌腱炎」和「肩夾擠症候群」,因不當姿勢或過度負荷而頻發。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表示,這些肩部常見的損傷,透過穴位按摩與中藥茶飲,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促進肌肉復原。
過頭推舉風險大 易傷肩袖肌群和滑囊
劉宗昇指出,在重訓中,某些動作因涉及複雜的關節運動、高負重或技術要求,較容易導致肩部受傷,尤其是當姿勢不正確、負重過大或缺乏適當熱身時。過頭推舉是最容易引發肩部傷害的重訓動作之一,需要肩關節大幅活動,易造成肩峰下夾擠症候群或肩袖肌群過度壓力。
而槓鈴路徑不穩定或肩膀過度後仰,劉宗昇說,可能加劇傷害,易傷部位包括肩袖肌群和肩峰下滑囊。預防之道是保持核心穩定,避免過度拱背,使用適當重量,確保槓鈴沿垂直路徑移動。
看更多:男神玄彬保養靠這招 40+男性必學運動菜單大公開,營養師加碼縮小腹吃法
臥推過重槓鈴 可能壓迫肩關節
臥推是另一個高風險動作,劉宗昇表示,過重的槓鈴或手臂外展角度過大(肘部過低)可能壓迫肩關節,導致夾擠或肩袖撕裂。寬握也可能增加肩部壓力,易傷部位包括肩袖肌群、前三角肌和盂唇。預防之道是控制槓鈴下降範圍(避免過低),保持肩胛收緊下沉,適度調整握距。
引體向上易拉傷 建議控制節奏避免過伸
引體向上和高位下拉也是高風險動作,劉宗昇提醒,過度拉伸或快速擺動可能導致肩關節不穩定,特別是盂唇或二頭肌腱受傷。技術不佳(如肩膀聳起)也會增加壓力,易傷部位包括盂唇、二頭肌腱和肩袖肌群。預防之道是控制動作節奏,啟動肩胛肌群,避免過度聳肩或手臂過伸。
4穴道促進氣血運行 緩解肩部疼痛僵硬
劉宗昇表示,中醫認為肩部傷害多與「氣滯血瘀」或「筋脈失養」有關。健身運動中的過度用力可能阻礙氣血流通,導致局部筋脈僵硬、疼痛,甚至影響肝、脾等臟腑功能。他建議,透過按摩肩井穴、肩髎穴、天宗穴和秉風穴等穴位,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肩部疼痛和僵硬。按摩前可先熱敷肩部,增強效果。若有急性撕裂或脫臼,應避免自行按壓,待醫師評估後再操作。
看更多:長期肩膀疼痛別當成五十肩,恐是鈣化了!醫曝下場:亂動會破裂
2茶飲補益筋脈 幫助肌肉復原
除了穴位按摩,劉宗昇也推薦兩款中藥茶飲,能內調氣血、補益筋脈,幫助肌肉復原。
-
「舒筋養血茶」適用於慢性勞損或肌肉復原期。
材料:桑枝10克、杜仲5克、枸杞5克和紅棗3克,以600c.c.水煮開後續煮20分鐘。具有補益肝腎、增強筋脈彈性的功效,適合肌肉部僵硬或受傷後的復健者。
-
「溫經散寒茶」適用於變天疼痛加劇者。
材料:桂枝5克、生薑3片、陳皮5克和甘草3克,加水500c.c.煮沸後再續滾10~15分鐘。具有驅散寒邪、緩解因氣候或冷氣引起的痠痛不適的功效。
飲用茶飲時應避免過量,建議每日1~2次,每次200~300c.c.。孕婦、過敏體質或有慢性疾病者,應先諮詢中醫師再飲用。透過適度的穴位按摩和中藥茶飲調理,再搭配正確的運動姿勢和適度的重量控制,能降低健身時肩部受傷的風險,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
看更多:伸手拿個後座包包就肩痛?醫師教你手臂「轉」一下 輕鬆拿東西又不傷肩
◎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提供.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劉宗昇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