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腹脹、白帶多、關節痛?身體濕氣重 這樣吃排濕、消水腫

濕氣-食療

郭庚儒 報導 2025/06/17 17:1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名18歲張同學,多年來因分泌物異常量多,每天須頻繁更換護墊,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透過中藥和飲食調整,私處恢復乾淨清爽,不再困擾。

 

身體濕氣重 易腹脹、濕疹、關節痛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婦科主任許雅婷指出,該患者日前因準備升學考試,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且時常熬夜唸書,造成中醫所講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才會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分泌物增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許雅婷表示,體內濕氣過重,會有腹脹、排便不順、身體沉重、四肢水腫、皮膚濕疹及關節疼痛,女性容易有白帶增多等諸多不適症狀,且「外濕」會引動「內濕」,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天氣潮濕引發關節紅腫發炎、疼痛難耐。

看更多:濕氣是大病根源!名中醫推薦:春天化濕靠這3杯茶 養好脾胃百病不生

 

中藥、食療 排濕消水腫

許雅婷說明,臨床上,針對濕性體質的女性,且有分泌物異常的問題,常見的處方為蒼朮、白朮、薏苡仁等藥材,以達健脾、化濕、止帶之療效。

 

除了藥物處方外,許雅婷表示,四神也可作為日常去濕養生的食療,其中含有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薏仁等藥材,不僅藥性平和、老少咸宜,還能改善消化不良和腹瀉問題。

 

另外,坊間常見的綠豆薏仁湯、紅豆水、薏仁水及玉米鬚茶等飲品,具有排濕、消水腫及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也是日常保養的好選擇。

看更多:身體濕熱、睡不好?陳月卿靠這杯 清熱、排濕又安神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改善濕性體質 從生活習慣著手

許雅婷提醒,去濕養生應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減少食用生冷、油炸及甜膩的食物,並記得時時補充足夠水分,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才是保養正確之道。

 

許雅婷也建議,女性平時選購貼身衣物時,應盡量選擇棉質內褲且定期替換,生理期期間務必勤勞更換衛生棉;若發現白帶呈現黃綠色,且散發異味、開始搔癢等,應就醫看診,避免引發急性陰道炎。

看更多:不穿內褲很髒?醫大推不穿內褲更健康!1情況更不該穿內褲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