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夏天腳臭更嚴重!伴隨汗皰疹、濕疹這樣治才有效 泡足浴排濕

許佳惠 報導 2025/06/18 12:0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中醫師周大翔表示,夏日午後雷陣雨導致鞋底濕透,加上台灣氣候潮濕悶熱,足部處於密閉的鞋襪環境中,容易孳生細菌,使腳汗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異味。許多患者反映,今年夏天腳臭問題比以往更加嚴重。

 

除了濕熱體質是常見原因外,香港腳、甲溝炎、灰指甲,甚至足部汗皰疹等疾病,都可能導致病理組織廢物堆積,加重足部異味。孳生的細菌和黴菌是加重足部發炎及異味的主要成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濕熱體質易誘發腳臭加重

周大翔指出,常規醫療觀點認為局部環境潮濕加上細菌真菌孳生,是導致足部異味的主要成因,腳汗過多會加速菌體增生。因此,治療方式通常著重在外用殺菌藥膏,以及抑制出汗的外用噴劑。然而,許多患者嘗試過類似治療,成效卻不彰。

 

中醫治療則掌握體質因素調整,間接改變患者出汗量及代謝廢物的微量組成,配合急性期外用藥膏處置,不需額外使用止汗劑,即可達成良好療效。透過體質調整及針對病因病機的治療,也能解決汗皰疹等直接導致腳臭的疾病因素。

 

周大翔分析,汗味加重有別於自己原來味道,多與「火熱」體質相關,常見證型主要有「濕熱夾雜」及「陰虛火旺」。夏天外界環境濕熱,容易誘發體內濕熱淤積超過身體負荷能量。身體藉由排汗來降低體內濕熱環境,悶熱較重的足部成為首要調節部位,嚴重時甚至會誘發皮膚發炎反應,足部汗皰疹是夏天常見伴隨誘發的疾病。

看更多:香港腳穿五趾襪真有用!2025研究證實五趾襪提高香港腳治癒率

 

中藥治療調整體質祛除濕熱

周大翔透過清熱解毒、健脾祛濕、補氣歛汗等治療原則,來改善體質偏性所造成的異味困擾。常見治療用藥包括白朮、蒼朮、薏苡仁、茯苓、石膏、知母、黃柏等。中醫提供夏天腳臭驅除三要件:

  1. 藥食治療,根除濕熱體質。
  2. 外洗藥方,足浴保健。
  3. 夏季衛生習慣養成。

看更多:腳部水泡反覆發作是汗皰疹?台大醫:用錯藥沒完沒了 1工具是診斷關鍵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中藥除腳臭3招

  1. 藥食治療,調整體質:
    中藥調整體質應避免盲目亂試成方成藥。常見的除濕茶飲通常只能幫助利濕,治標解決濕氣問題,無法有效長期改變臟腑排濕能力。清熱茶飲雖可短暫驅除體內火氣,但過度清熱可能損傷脾胃,導致祛濕能力下降。飲食方面建議避免助濕助熱食物,如油炸、燒烤、辣椒、羊肉、甜食、酒等;適度攝取清熱利濕食材,如苦瓜、冬瓜、綠豆、薏仁、赤小豆、黃瓜等。
  2. 外洗藥方,足浴保健:
    周大翔提供中藥足浴藥方,可一周使用1次,每次約30分鐘。藥方包括黃柏3到5片、苦參5克、白鮮皮10克、藿香15克,放置於足浴桶內溫水浸泡至藥物出味,足浴水轉為淡黃色即可將雙足浸泡其中。
  3. 夏季衛生習慣養成:
    周大翔強調足部確實清潔是保持足部健康的主要要件。另外,應穿吸汗透氣材質且每日更換鞋襪,避免長時間穿同一雙鞋。鞋子定期曬太陽或使用鞋內除濕劑等,都是保持足部衛生的良好習慣。指甲建議避免過度留長,清潔時需徹底清潔指縫。

看更多:濕疹狂發作皮膚癢?小心你吃錯了 6種食物要避開

 

腳臭異味可能是健康警訊

周大翔指出,夏天足部異味常常是健康警訊之一。門診中較少患者單獨求助治療腳臭困擾,大多伴隨相關皮膚疾病如汗皰疹、濕疹等,甚至口乾、反覆口腔黏膜破損,尿道發炎、分泌物異味異色等。這些相關疾病大多與濕熱體質證型,或短期濕、熱造成的病理因素相關。因此,除了根除夏天腳臭外,更需要透過藥食及良好習慣來調整身體代謝機能,避免疾病產生及異味困擾。透過中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體質,遠離腳臭的夏日困擾。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周大翔中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