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尿有3種!中醫教觀察「水壺漏水」型態找原因

不論男女,中年以後有些人慢慢出現漏尿、頻尿的問題,然而不同型態的漏尿,有不同的發生原因,中醫師黃獻銘解析該如何觀察漏尿的型態,以及中醫觀點解讀不同型態的漏尿代表身體有哪些問題,才能找到對的治療方式。
黃獻銘形容,漏尿就如同水壺裡的水漏出來,大致上有3種型態,也有些人同時有2種以上的漏尿,需要不同的方法對治不同原因形成的漏尿,黃獻銘以水壺漏水的狀況比喻膀胱和漏尿的型態。
看更多:打噴嚏漏尿竟飄尿騷味!51歲女求救 坐這椅如做萬次凱格爾有健保給付
關不住型
常見於生過小孩、尤其是剪過會陰、剖腹產、曾經生產不順的婦女,以及更年期女性。
膀胱像是蓋子關不緊的軟水壺,當一受到擠壓,尿液就被擠出來。這種漏尿通常發生在肚子出力的時候,例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跳躍,沒有想小便的感覺,卻一用力就滴出來,這種狀況的尿量不多但發生頻率高。
黃獻銘指出,這種漏尿問題的發生,表面上關不緊的水壺蓋子是「骨盆底肌」,也就是會陰部的缺乏力量,讓能夠憋尿的括約肌關不緊而漏尿,同時還可能有排便困擾或婦科問題,如果有腹部手術疤痕,可能會中斷筋膜的力量傳導,但實際上,真正的蓋子還包括以下三者,與骨盆底肌協同作用,把水壺蓋子關好,這3種肌肉出問題,各有不同的原因:
- 橫膈膜失調:位於胸廓肋骨下緣,容易被歪掉的手拉歪,除了漏尿,容易有呼吸短淺、說話有氣無力、容易疲憊、慢性咳嗽的症狀,長期抱小孩、煮菜、手常常拿重物、心肺運動不足、久坐、胃不好、有外傷的人可能發生。
- 與會陰部筋膜層相連的臀部肌肉無力:腳踝扭傷造成臀肌失能,或是久坐導致臀肌長時間被拉長而彈性疲乏所致。
- 腰部兩側的深層核心肌肉「腹橫肌」失能:容易發生在腸胃可能有慢性發炎或飲食不規律,或是常處在壓抑的情緒、內心有未處理的心結,或是缺乏運動的人。黃獻銘指出,中醫認為腹橫肌屬於「帶脈」,作用像是做重訓時用來穩定腰椎和骨盆的腰帶,失能症狀不止漏尿,還會伴隨下背無力、疼痛,女性可能有月經、白帶的問題。
至於骨盆底肌無力的問題,黃獻銘表示,中醫可透過疏肝功能的中藥,例如「四逆散」配方中的「枳實」來治療,就有增強骨盆懸韌帶的功能,同時搭配「動態神經穩定術(DNS)」的運動,達到同時訓練骨盆底肌與橫隔膜、臀部肌肉、腹橫肌的協調,效果比做凱格爾運動更有效。
滿出來型
常見於男性或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因為膀胱無法排空,黃獻銘形容像是個裝太滿又塞住的水壺,腎臟持續「倒入」新的尿液,造成尿液慢慢從旁邊滲漏出來,所以總是滴滴答答,感覺沒尿乾淨,要用力尿才能尿出來,或是沒感覺想尿卻已經尿濕褲子。
黃獻銘說,中醫認為膀胱排尿就像是煮開水,「命門」的「火」帶動排尿,膀胱如果冷掉就無力推動,因此尿不出來,「膀胱熄火」還會有夜尿、腰痠、膝蓋無力、怕冷、排便不成形的狀況,可用中藥的「四逆湯」讓膀胱的火重新點燃。
太敏感型
常見於中老年人和有神經相關疾病的患者,每次尿不多卻尿意強烈、聽到水聲或接觸到冷空氣就想尿,而且還來不及走到馬桶邊就尿出來。
黃獻銘說,西醫會將此類患者診斷為膀胱過動症,中醫則認為是「火氣」和「濕氣」所致,而火發生原因不一定來自泌尿系統,全身上下的火氣都可能導致膀胱過度敏感,如果被當作膀胱慢性發炎,以抗生素治療,就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看更多:快尿出來了!膀胱過動症憋不住?醫授3招「讓膀胱冷靜」撐過尿意兼訓練
黃獻銘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還有其他的原因可能形成火氣,需要不同功效的中藥治療:
- 失眠、胸悶、心悸:代表火氣來自神經系統或中醫說的「肝膽經」,建議採用中藥「柴胡」搭配龍骨牡蠣湯。
- 口乾、和多、怕風吹:代表胃火過大又偏虛,適合使用中藥「白虎」加人參湯。
- 口舌潰瘍、小便少又顏色深、煩躁:可能因「心火」大造成,建議用中藥「導赤散」治療。
黃獻銘強調,中醫認為漏尿問題只是最終呈現的結果,許多原因未必是膀胱或泌尿系統本身,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因此建議患者多觀察漏尿的型態和其他症狀,找出漏尿問題的根源,才能有效對治。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獻銘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