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好覺很難嗎?台灣成人失眠比率高達3成 中醫教4穴道與助眠相關

失眠問題到底有多普遍?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約有30%的成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擾,其中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長期失眠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焦慮及抑鬱的風險,甚至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面對失眠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中醫師提供了另一種改善睡眠的方式。
中醫觀點看失眠5證型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楊婕妤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失眠通常與「陰陽失衡」有關,伴隨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常見的失眠類型包括心脾兩虛型、肝鬱化火型、腎陰虛型、痰熱內擾型和血瘀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表現和原因。
看更多:壓力大睡不著?洛桑加參授3分鐘「光明觀想」儀式 讓身心回歸寧靜
4穴道按摩助改善失眠
楊婕妤醫師建議,平時如有失眠困擾,可以透過自我按摩神門穴、三陰交穴、安眠穴和百會穴等穴位,每天按摩5~10分鐘,有助於安神定志、舒緩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除了穴位按摩外,保持規律作息、減少壓力、避免咖啡因,少吃刺激性食物,如烤、辣、炸物、加工食品等。同時也能營造適宜的睡眠環境,都是改善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
長期失眠恐增失智風險?
楊婕妤提醒,失眠與失智症的關聯已經成為醫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長期失眠可能會干擾大腦自我修復過程,導致有害物質積累,進而提高失智症的風險。失眠患者更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前兆,同時也可能加重抑鬱或焦慮症狀,進一步影響認知健康。
看更多:推翻錯誤失眠迷思!醫師教你每天花5分鐘 營造彈性睡眠環境
中醫調理改善失眠防失智
雖然安眠藥在短期內可以有效緩解失眠,幫助入睡,楊婕妤提醒,長期依賴可能對身體和大腦產生負面影響,與認知功能的衰退有一定的關聯性。楊婕妤建議,透過中醫的調理方式,包括穴道按摩、針灸,再搭配中藥治療,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失眠問題,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發展。在面對失眠時,應該避免過度依賴藥物,選擇更加自然的方式來改善睡眠和大腦健康。
看更多:如何能睡個好覺?網瘋傳睡前儀式3招 頭頸這些部位好好按一按
◎ 圖片來源/馬光醫療網.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楊婕妤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