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

糖尿病友少吃韮菜、辣椒、大蒜!中醫推3穴道+1茶飲改善血糖、視力模糊

◎ 撰文/曾金月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謝旭東

60歲的施女士在中年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藥多年,近期因藥物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不斷上升,直到糖化血色素已達到11.3%,醫師建議需打胰島素才能控制,因她不想打針治療,轉而尋求中醫診治。

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謝旭東表示,患者到門診時的症狀還有皮膚乾癢、口乾、易疲倦、夜尿頻,尿有泡沫腥味重,手指末端麻木感。經中藥治療4個月後,糖化血色素降至7.4%,已不需要打針,再3個月後,糖化血色素降至6.2%,治療一年後,口服西藥降血糖藥從四顆減至兩顆,並於門診穩定治療中。

中醫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醫屬於「消癉」、「消渴」的範疇,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喝多,中消是吃多,下消是尿多,與生活習慣嗜酒、飲食喜好油膩、甜食類、或是精神過度緊張相關,病證多為「陰虛內熱」,治療上以「清熱養陰」為主軸,加上糖尿病日久易有「痰凝」、「血瘀」等病理產物,要搭配化痰及活血藥才能提高療效,常用降血糖中藥如天花粉、丹參、山藥、枸杞、黃耆等。

以施女士為例,在治療上使用白虎加參湯做主方清熱瀉火,並配合丹參、桂枝活血暢通末稍循環,在皮膚癢、疲倦感改善後,以濟生腎氣丸來養陰潤燥,改善夜尿的問題,搭配抽血檢查監測血糖指數,因指數下降,才能逐漸減少西藥的使用量。

糖尿病生活衛教

謝旭東指出,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以高纖低糖低脂食物為主,各種油炸類的食物應少吃或是不吃,其他如爆米花、堅果、韭菜、辣椒、大蒜等屬於助熱傷陰的食材也要少吃,此外,少酒戒菸也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他建議可按摩腳上的陰陵泉、太溪,左右邊輪流按各5分鐘,不只有助於降血糖,也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陰陵泉:盤腿坐的時候,從膝蓋到小腿會按壓到一個凹陷處即是。太溪穴位於內踝與後跟腱交接的凹陷處。

TVBS

謝旭東推薦《山藥止渴茶》,適用於一般糖尿病初期的人平日可飲用的茶飲,保護糖友的胰臟,改善糖尿病口渴、疲倦、視力模糊。但易便祕的人不建議服用。

《山藥止渴茶》

材料:天花粉3錢、山藥3錢、枸杞2錢。
作法:天花粉、山藥、枸杞放入茶包,加熱水至500ml,悶煮5分鐘後即可飲用。
建議:一個禮拜喝2-3次,間隔西藥兩小時服用。

延伸閱讀

數位事業部製作團隊

健康2.0官網
內容策展組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