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溺水快窒息?心臟衰竭恐致命!

  • 生活情報組企編 整理
  • 2019/12/30 11:24
  •  

    躺臥時快窒息端坐也會喘小心心衰竭要命

    「躺著就覺得快窒息,坐著也喘不停。」30多歲年輕男性送醫時虛弱不已,經心臟超音波檢查測得心臟收縮功能異常,收縮指數僅剩下20~30%,遠低於正常值的50%。後續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變,所幸經由心臟衰竭多團隊立即治療與照護,並給予藥物持續控制與衛教指導,病患心臟衰竭症狀才漸漸獲得改善。

     

    心衰竭5年死亡率達50% 比癌症更可怕

    嘉義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潘國利說,大家都很怕癌症,但卻不知道,許多癌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甚至可達9成以上,而心臟衰竭若未治療,5年的死亡率高達50%,比癌症更可怕!

     

    早年醫界對心臟衰竭的治療一籌莫展,現今透過藥物控制、飲食控制、營養衛教、與早期復健的多團隊合作治療,可及時減緩,甚至終止心臟功能持續惡化,進而使許多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有機會恢復正常,像前述嚴重心衰竭的男性個案經過1年的治療和復健,日前心臟收縮指數進步到70~80%,心肌肥大的問題也已緩解。

     

    誘發心衰竭3大殺手

    潘國利說,很多病人會問,「我為什麼會得到心臟衰竭這種病?」其實心臟衰竭是「結果」,各種會影響心臟功能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根據嘉義長庚心衰竭中心統計發現,誘發急性心衰竭發作的頭號殺手是冠狀動脈疾病,第2名是患者高血壓控制不佳,第3名是嚴重感染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像現在適逢冬天,每年往往會有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為流感併發肺炎,而引發急性心臟衰竭。

     

    小心有這些症狀可能有心衰竭

    心臟衰竭的許多初期症狀和常見慢性病很像。例如容易疲倦、呼吸較喘、夜間頻尿,疲倦和易喘,可能會被誤認為慢性肺阻塞性肺炎;夜間頻尿則可能被誤認為是攝護腺肥大。潘國利提醒,心衰竭病患除這些症狀,通常會合併水腫、活動耐受性愈來愈差:例如,本來可以走半小時的路、爬3層樓梯才會喘,現在走10分鐘、爬1、2層樓梯就喘,而且休息也很難恢復,這些都可能是心衰竭初期的症狀。

     

    懷疑有心衰竭症狀及時就醫,透過目前衛福部「心臟衰竭急性後期照顧計畫」,病患除了就醫診斷用藥外,加入多團隊照顧,由個案管理師和醫護人員指導病患了解自己的疾病、服用的藥物、有什麼症狀要趕快回院治療。潘國利說,該中心統計發現,藉由心臟衰竭多團隊的照護,有1/3到2/3的心臟衰竭病人經治療後,生活滿意度增加、心臟收縮功能恢復、也減少因心臟衰竭再次住院的比例。從國內各醫院心衰竭中心統計的數據也顯示,病患對自己疾病更了解,由各個面向照顧自己,改善效果更顯著。

     

    心臟衰竭分4級 級數愈高愈嚴重

    臨床心臟衰竭症狀可以分成4級,第1級病患可從事一般活動也不會引起疲倦、心悸或呼吸困難,第2級從事日常活動無礙,但運動較劇烈會疲倦、喘、心絞痛等。第3級從事日常爬樓梯或掃地就會喘、疲倦,但休息可以緩解,第4級做任何活動都會不舒服,躺著也覺得呼吸困難,愈早期介入治療的效果愈好。

     

    有這些急性症狀要速就醫

    潘國利提醒,一旦病患出現躺著時覺得像溺水般無法呼吸,坐著雖比較舒服但依舊很喘,合併身體水腫,這是急性心衰竭發作,由於心臟無法將血液打出去,體液留在肺部、周邊身體組織,肺像浸在水中,絕對不能等,要盡速就醫。

     

    誘發急性心臟衰竭的3大主因

    根據統計,慢性心臟衰竭病患突然急性發作的3大原因,第1是藥物遵從性不佳,病患未按時吃藥,2是秋冬季節,血壓控制不易,心臟負擔加大又合併感冒、肺炎等感染,3是冠心病發作。因此潘國利提醒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積極保暖。屬於高危險的患者,若發現容易喘的時候應盡速就醫,防範病情惡化。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