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疫起時/急診醫師沒吃飯、汗濕全身無悔救人,只有1個要求

  • 丁彥伶 報導
  • 2021/05/18 13:37
  • 180例本土確診、206例本土確診、333本土確診....本土確診人數每天增加,許多民眾嚇得自動跑到醫院篩檢、就醫,造成醫院急診大爆滿,引來病患不滿,但其實醫護人員是真的忙翻了,也沒有一絲鬆懈。多位急診第一線醫師在臉書分享處置病患、到下午才吃午餐。這麼累他們都沒有怨言,唯一希望:看診民眾「有耐心」,等待醫師評估、不要謾罵。

     

    急診醫護忙救人,午飯都沒時間吃

    由於連日來本土確診病例天天激增,許多醫院湧入擔心自己感染想要篩檢的民眾,也擠爆醫院急診室。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昨天一直忙到下午快6點才吃到咖哩飯的「午餐」。「奔跑吧鋼鐵急診醫師」的童綜合醫院急診科醫師魏智偉更是到了下午,全天的進食量只有1/3杯的咖啡。

     

     

    全因為穿了防護隔離衣、防護醫罩全套裝備以後,如果要休息、吃飯,再脫又穿還要再花很多時間。看到還有那麼多病人等待,他們都豁出去了,只想要趕快把病人處置好再說。

    看更多:預防新冠肺炎什麼事必須做、不該做?急診醫師教你一定要知道的居家急救

     

    忙得每天都像瘋子,只為保護病患

    魏智偉在臉書上分享一位累慘的護理師照片。護理師說:「醫師我今天忙得很像瘋婆子。」魏智偉笑說「其實你昨天、前天也都像!」但其實他卻是很心疼。由於近日全台都有疑似感染者,所以他們對所有入院醫療的患者,都要先評估後才能放行。為的是保護所有在院內治療的病患安全,但是卻有病患不願等待,對醫護人員咆哮、謾罵。

     

     

    唯一要求:大家耐心等待

    「大家來就診,應該也不希望旁邊躺一個沒有被評估過是否有風險的病人吧?」魏智偉說,「我們如果沒有好好評估和分流、隔離每一個疑似或發燒的病人,醫療只會崩盤失守。」醫護人員針對發燒或有症狀者,先評估才讓患者入內,是消耗急重症的人力和資源來保護大家。他們知道每個病人都是不舒服才來急診,但是每個流程都需要等待,請大家多體諒、忍耐。

     

    魏智偉說,疫情當前,人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你的等待,是我們喘息的機會!」希望民眾愛護站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別打擊他們的士氣。

    看更多:口罩又現搶購潮!醫:台灣存在社區傳播風險,「無症狀感染者」病毒量一樣多

     

    急症患者無處插管放棄急救,田知學落淚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部主任田知學昨天非常沈痛。急診湧入大量病患,所有急性處置床都被佔滿。有位臥床需要插管的病患沒有病床可以處置,如果要急救只能在戶外處置,後來病患家屬放棄急救。田知學說,他的淚水不爭氣地滴落,還好戴了N95口罩和面罩,沒有人看到。

     

     

    「我們需要指揮官」請民眾守護第一線醫護

    田知學說,在急診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有教過:「當遇到緊急災難,現場有一個人大喊:『我是指揮官!現在開始,大家聽我指令!』,緊急應變系統,就正式啟動!」目前北北區很多醫院和急診第一線都面臨大量傷患進入、無法消化的狀態,非常需要指揮官進一步指示與作為。也反過來,拜託民眾來守護急診第一線人員。

     

    三級警戒地區醫療應統籌管理

    白永嘉表示,現在全台灣民眾陷入恐慌就醫狀況,造成多家醫院急診醫療人力無法消化病患,急診醫學會建議:

    1.疫情警戒三級以上地區,地區衛生主管機關統籌,廣設社區篩檢站,可邀請基層醫師協助,提供民眾安全、可近之篩檢場所。

    2.篩檢陽性確診,無症狀或輕症集中收治於醫護人員進駐之專責隔離場所。嚴重症狀或重症高風險,則收治於具重症照護能力之專責醫院。

    3.衛生主管機關統籌規範各種新冠病毒在地檢驗(Point of Care Testing)或快速核酸檢測之適應症,以供社區或各醫院大量篩檢所需,提升篩檢效率。

    4.各醫院宜加強避免急診壅塞,在疫情防治與醫院保護的前提下,兼顧非疫病感染之其他病人照護品質。

    看更多:三級警戒中!出門採買必知新規定 北市5市場關閉、5夜市停業,外出採買別撲空

     

    ▶️更多【愛在疫起時】系列文章點這裡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田知學主任白永嘉主任魏智偉醫師提供

    ◎ 諮詢專家/白永嘉主任‧魏智偉醫師‧田知學主任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