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癢到受不了還越來越小?醫:當心過敏性結膜炎,換季期尤為嚴重

  • 羅以容 報導
  • 2021/11/17 15:33
  • 13歲吳小弟為過敏體質,經常眼睛癢、眼屎多,尤其換季期更嚴重。近幾年,爸媽發現他的右眼逐漸變小,因此至眼科求診。經檢查,吳小弟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造成右眼結膜發炎及纖維化,併發角膜散光及眼瞼下垂,嚴重影響視力。

    看更多:吃天然海鮮補魚油!營養師:這「3種海鮮」魚油量最高,可改善老年腦退化、降血脂、護眼等功效

     

    眼科醫師陳韵臻表示,全世界約有1/5人有眼部過敏困擾,且有逐漸增加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20歲,症狀隨年齡增長而減緩。當換季或是空氣品質不佳時,為過敏性結膜炎好發期。

     

    預防過敏性結膜炎最重要是避開過敏原

    陳韵臻指出,結膜為一層覆蓋在眼白和眼瞼內側的透明薄膜;而過敏性結膜炎,是結膜對過敏原的發炎反應,常發生在有過敏體質的人,如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對特定物質過敏者。陳說,引發過敏性結膜炎常見物質如粉塵、菸、髒空氣、黴菌、蟑螂、蟎蟲、動物毛屑、花粉、草、樹木等。

     

    老年人也可能會有眼部過敏情形,尤其當環境有新的變化時,如新養寵物、搬家等。另外老年人易罹患的乾眼症、眼瞼炎等眼科疾病和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都很類似,所以需要進一步區分,以免延誤治療。

     

    過敏性結膜炎不會傳染

    過敏性結膜炎一般較少影響到視力,但少數嚴重者可能導致眼表損傷,進而影響視力。陳韵臻說,過敏性結膜炎多為雙眼同時有過敏症狀,但其中一隻眼睛的症狀會較嚴重。症狀包括眼睛癢、眼睛紅、流眼淚、眼屎多,分泌物變多、眼皮紅腫、刺痛 、異物感、灼熱感、對光敏感、輕度畏光、經常眨眼、揉眼睛視力模糊、眼眶下水腫、黑眼圈及下眼皮出現褶皺等。患者也容易同時有眼瞼炎、乾眼症的症狀。陳補充,過敏性結膜炎並不會傳染,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看更多:螢幕看太久頭痛、眼睛乾澀痠痛?眼科醫:小心「電腦視覺症候群」,9招預防改善

     

    5生活習慣避免誘發過敏

    預防過敏性結膜炎發作,陳韵臻也建議,民眾不妨以5個日常生活習慣中著手,避免誘發過敏。

    1.找出過敏原

    找出後並加以避免,預防勝於治療。

     

    2.改變室內環境

    (1)保持環境乾燥清潔,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並按照製造商的建議更換濾網。

    (2)室內濕度保持在30至50%之間,使用濕度監控器、除濕機、空調降低濕度,避免使用加濕器。

    (3)每週清洗枕頭套、床單、被套、沙發套、窗簾、地毯、絨毛玩具,並使用烘乾機高溫烘乾。

    (4)使用防蟎蟲產品,將枕頭、床墊、棉被、家俱完全包裹。

    (5)減少雜物、地毯、沙發、軟墊家具、布窗簾、填充玩具的數量。軟墊傢俱改用皮革或木材,窗簾改用捲式、百葉等易清洗的樣式。

    (6)定期清潔冷氣機、去除積水源、移開室內植物、修復漏水管道、移除浴室地毯。

    (7)淋浴間、浴盆、水槽使用稀釋漂白劑(30 mL漂白水稀釋在1公升的水中)去除黴菌。

    (8)垃圾桶選用附帶蓋子,且應定期消毒清洗。

    (8)不要讓寵物進入患者的臥室,或是避免養寵物。

     

    3.注意室外環境

    (1)空氣品質不佳或花粉季節時,減少戶外活動,關閉車窗和窗戶,使用空調及空氣濾淨器。

    (2)若要外出應戴口罩、太陽眼鏡或護目鏡。

    (3)避免接觸更多的刺激,例如風、高溫環境、陽光。

     

    4.減少刺激

    (1)定期更換隱形眼鏡、做好鏡片清潔。

    (2)減少化妝品刺激,尤其眼線、眼影、假睫毛、香水等。

    (3)定期更換化妝品,並存放於乾燥處。

    (4)避免揉眼睛、吹氣或熱敷。

    (5)避免濫用成藥或用一般冷水洗眼睛。

    (6)若為異位性皮膚炎族群,建議每日使用皮膚保濕乳液或凡士林、補充維生素D、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

    (7)若有過敏性鼻炎風險,應避免接觸二手菸、減少接觸室內過敏原,如塵蟎。

    (8)適度清潔,睡前淋浴,可去除頭髮和皮膚上的過敏原。回到家先洗臉洗手。

     

    5.穩定身體免抗力

    睡眠充足、適度運動、舒緩壓力、充足飲水、健康均衡飲食,避免冷飲、甜食、烘烤油炸食物。過度勞累可是會誘發過敏發作。

     

    6.就醫治療

    若有其他過敏症狀,應依症狀同時至皮膚科、耳鼻喉科、胸腔科、小兒科、家醫科、風濕免疫科治療。

    看更多:眼睛酸澀要吃葉黃素?營養師:葉黃素主要功效為預防視網膜病變!魚油、魚肝油、葉黃素功用一次解析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韵臻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