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盤點NG的致癌習慣 動太少、肥胖、糖尿病要小心

  • 羅以容 整理
  • 2022/08/05 12:04
  • 大腸癌已連續第14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除了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等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外,還有一些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大腸癌發生。

    看更多:夏天吃竹筍防大腸癌!營養師盤點吃竹筍5大好處:還能幫助減肥

     

    大腸癌明確的危險因子

    1️.肥胖

    肥胖有較高的大腸癌風險,主要與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發炎有關,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建議減重降低風險。

     

    2️.抽菸

    香菸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的追蹤發現,持續抽菸或斷斷續續抽菸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生。

     

    3️.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代謝,乙醛也有基因毒性。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4️.紅肉或加工肉品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油炸、燒烤)會產生雜環胺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等致癌物質。

     

    5️.缺乏微量營養素

    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以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個論點。同樣的,血中的維生素D不足跟大腸癌發生有關,但如何補充還有爭議。只能說缺鈣、缺維生素D有害,但補鈣片或補D並不見得有用,所以先多多食補吧!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的30%罹癌風險。

    看更多:研究顯示:吃苦瓜可以降血糖!營養師曝苦瓜是天然降血糖劑 但這兩種人要注意

     

    7.發炎性大腸炎

    長期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看更多:光吃益生菌沒用!中醫授3方法養出你的腸道好菌 還可以對抗老化與疾病

     

    8️.缺乏身體活動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中多活動者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去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可能的大腸癌危險因子

    1.出生體重和兒童肥胖

    研究顯示兒童時期和青春期的肥胖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甚至有研究指出,出生時體重大於4,000克的嬰兒危險最高。

     

    2.使用抗生素

    常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相,使用15~30天,風險增加約8%;抗生素使用30天或以上,風險增加約15%。有研究回溯分析病例資料庫,使用殺厭氧箘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類等藥物風險較高。不過整體來說抗生素的影響還是較輕微的,謹慎使用就好。

     

    3.病原菌

    牙周病、聚合梭桿菌、人類乳突病毒、幽門桿菌感染等,都有研究說明跟大腸癌的發生有關,不過這些理論都還在探索中,將來應該還會有新的發現。

     

    4.輪夜班

    經常性的晚上工作缺乏日照會改變身體的退黑激素濃度,而此荷爾蒙會因為光線改變,有一些研究認為上夜班會增加大腸癌發生。

     

    5.接受特定的癌症治療

    如罹患前列腺癌、睾丸癌接受接受放射治療者,早期放射線不像現在這麼精準,多少會照射到直腸導致正常細胞病變。現在的治療方式會不會增加直腸癌風險,仍在研究中。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錢政弘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