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機器人」來幫忙 中風癱瘓患者動起來!復健新利器雲嘉地區有了

  • 許寶仁 報導
  • 2022/09/01 18:23
  • 「外骨骼機器人」是近年來復健的新利器,可以協助中風、脊髓損傷及腦性麻痺患者的復健,是復健治療師的有力助手。雲林縣的老人人口比例高,不少中風或外傷患者需要長期復健,以往只能進行傳統復健,效果有限,隨著「智慧醫療」成為趨勢,中醫大北港附醫近日引進雲嘉地區第1套「外骨骼機器人」,上、下肢外型像一套鋼鐵衣,透過運用微型馬達和電腦程式運算,可大幅提升患者復健品質與成效。

    看更多:徐若瑄肩膀旋轉肌撕裂傷!堅持不改舞蹈動作 醫提醒不注意這3點可能肩傷

     

    復健治療大躍進 事半功倍

    中醫大北港附醫復健科主任謝文逸指出,傳統復健訓練是由治療師帶著患者反覆練習相同動作,相當考驗病患的耐心與毅力,也因為嚴重偏癱、體力較差,經常無法達成治療師與患者的期望,產生嚴重挫折感,對復健喪失信心與興趣。這時候若能加上機器人輔助訓練,就可以減低病人訓練過程的體力與耐力消耗,提升他們對復健的興趣與參與度,比起傳統復健,可以說是「復健治療2.0版」,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謝文逸主任說,癱瘓並不是零件壞掉,而是開關壞掉!復健是訓練腦部而非肢體,機器人可突破傳統復健訓練的限制,以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而言,是利用感測器,偵測髖、膝關節的角度變化,並根據患者下肢動作能力,提供適當的動力輔助,增強患者行走及平衡的訓練效果,學習正確的行走步態,提升能力,也改善步距變小、速度變慢等代償步態。

    看更多:1動作膝蓋退化延緩10年!2招運動躺著做 保養關節防膝蓋痛、走路卡卡

     

    雲嘉地區患者可免舟車勞頓

    手部外骨骼機器人則可突破局限於上肢近端肩、肘關節的傳統復健訓練,將訓練延伸至遠端手部動作,例如透過機器人的手來帶領傷患的手進行「拿疊杯」動作,是藉由機器來誘發腦部重組,並調整動作頻率,提升手部動作功能。

     

    中醫大北港附醫院長吳錫金指出,目前復健機器人運用在腦中風、創傷性腦外傷、巴金森氏症、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等導致肢體無力的患者,已愈來愈普遍,效果也相當明顯;雲嘉偏鄉高齡長者居多,腦中風比率也高,智慧型復健機器人可讓患者就近接受新科技的協助,免於舟車勞頓,該院將持續為病人引進更先進的技術、更出色的人力提供醫療照護。

    看更多:打籃球聽到「啪」1聲 前十字韌帶斷裂!微創重建手術救膝蓋 重返球場不是夢

     

    ◎ 圖片來源/中醫大北港附醫提供
    ◎ 資料來源/中醫大北港附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