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每天吃著飯、想著馬桶,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醫:當心「腸炎」變「腸癌」

  • 梁萱琪 整理
  • 2022/09/15 17:29
  • 小芸從20歲開始就有嚴重的便祕宿疾,原本想在腹瀉時「趁機把大腸清一清」,沒想到最後卻1天多次血便,拉到整個馬桶都是血,每次吃飯前,也都要先找廁所在哪裡、還要確定沒有人在廁所,生活簡直就是「吃著飯、想著馬桶」,直到發燒昏倒送醫,才發現是「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若未治療,不只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增加腸穿孔、狹窄,甚至是大腸癌的風險。

    看更多:腸胃炎吃白粥養胃?小心更傷胃 應該吃「這個」 早點吃幫助腸道絨毛修復

     

    「吃著飯、想著馬桶」 女子拉血便到狂輸4、5袋血

    「因為我過往便祕最嚴重時,1到2周才上1次大號,瀉藥有時吃到10幾顆也沒用。所以一開始出現腹瀉症狀時,心想趁機清一清大腸也好,沒有積極就醫。」小芸表示,在腹瀉之後便開始血便,一吃東西5分鐘內就要跑廁所,這種「吃著飯、想著馬桶」的生活,讓她連工作時都不敢吃東西。

     

    在發燒昏倒住院後,小芸因潰瘍性結腸炎而嚴重貧血,狂輸4、5袋血,且住院1個月期間只能靠營養針支撐,也因當年治療用的類固醇,臉腫到都「繃」緊了,最嚴重時體重掉了將近10公斤,而每年都因此需住院1次,平均要住2到3周,讓她苦不堪言。直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況獲得較好控制,終於擺脫年年發作住院的夢魘。

     

    難察覺!潰瘍性結腸炎症狀不具特異性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族群,主要是因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症狀包括:持續腹瀉、腹痛、血便、大便感覺解不乾淨等。因不具特異性,且與大腸激躁症、感染性腸炎,甚至大腸癌等疾病症狀類似,以致部分患者未能警覺及時就醫。

     

    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每10萬人口約有13名。近年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上升,盛行率14年大幅增加5.1倍,推測與國人飲食西化、環境變遷有關。

     

    腸炎反覆發作 小心嚴重需切除腸道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柏賢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若沒有在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療,好好的控制,腸道就會因為反覆發炎、潰瘍,產生膿瘍、瘻管、狹窄、阻塞、穿孔或是癌症等嚴重併發症,進而需要切除部分腸道。

     

    近年生物製劑發達,病友腸切除率也下降一半以上,而且因發炎程度獲得改善,腸癌風險也大幅下降,提醒積極有效、精準控制發炎,才能避免併發症。

     

    此外,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不僅只於腸道,5成的病人會有腸道外症狀,最常侵犯器官為關節、皮膚及眼睛,會造成周邊關節炎、脊椎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症、眼睛虹彩炎等等,影響生活品質。

    看更多:大腸癌/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50歲後機率高!3飲食關鍵提早保命

     

    醫師畫重點:結腸炎治療的3大關鍵

    李柏賢指出,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有3大關鍵,包括:

    1.盡早停類固醇,減少副作用。
    2.使用生物製劑,方便用藥,提高治療配合度。
    3.臨床沒症狀,加上內視鏡黏膜癒合無發炎。

     

    如此才能避免復發、住院、手術以及併發症,迎回健康人生。

    看更多:1動作不用刻意減肥、體重慢慢減輕!「穩糖功」調節內分泌 讓血糖、血脂變正常

     

    ◎ 圖片來源/許佳惠攝
    ◎ 資料來源/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