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營養不良怎麼辦?她「切除190公分小腸」全方位營養照護救命

  • 許寶仁 報導
  • 2024/10/25 18:49
  • 84歲的黃江阿嬤,10年前發生腸沾黏及小腸中風,切除190公分小腸,術後「吃什麼拉什麼」,嚴重營養不良,經台大醫院靜脈營養治療團隊協助,透過靜脈營養、調整烹煮方式與食物質地,及營養品補充等方式,終於順利正常進食,恢復健康。

     

    小腸大範圍切除嚴重影響吸收功能

    台大醫院今天10/25舉行記者會,分享其營養支持團隊(NST)的成功案例,病友黃江阿嬤與分享她術後腸道吸收不良,差點無法度過難關的歷程。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吳經閔指出,人體小腸長度200400公分,一旦切除超過2/3,屬大範圍切除,嚴重影響吸收功能,這類患者往往須仰賴靜脈營養來得到營養支持。

    看更多:汪建民癌逝、江蕙、方文琳都在抗癌!營養師教3原則吃出健康

     

    吳經閔指出,營養照護已經是醫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對外科、腸胃道手術患者,包括術前、術中、術後的營養狀況,都攸關手術的成敗及康復狀況。台大醫院營養支持團隊於1986年成立,是亞洲最早成立的專業營養支持團隊,由醫師、營養師、藥師和專責護理師等多學科醫療專業人員組成,專注於為住院病患提供個人化的營養評估和支持。

     

    高齡、肥胖、癌症患者需特別照護

    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表示,人體的小腸若受到大範圍切除,將嚴重影響吸收功能,這類患者多半無法經口進食,必須仰賴靜脈注射,治療團隊會評估患者個別狀況,如高齡、肥胖或營養不良,設計全靜脈輸入,或管灌飲食,直到全完全脫離靜脈營養,順利回到經口進食,需要高度專業與團隊合作。

     

    陳珮蓉表示,近年腸道手術患者中,有不少肇因於癌症,手術後還需要進一步化療的患者,常面臨白血球太低、營養不夠等問題,無法持續接受治療,此時特別需要在不同階段接受方位的營養支持。

    看更多:5旬妯娌相繼罹乳癌 靠1招緩解疲憊疼痛!營養針能抗癌?醫揭真相

     

    靜脈營養黃金期為半年到一年

    吳經閔指出,靜脈營養的黃金時間通常為半年到一年,目標是幫助患者恢復吸收功能,最終能經口進食。若長期依賴靜脈營養,可能在510年後出現感染,或肝腎功能異常,甚至導致死亡。

     

    吳經閔指出,免疫營養、靜脈營養是手術治療重要的一環,相較於同樣有健保制度的日韓,單是「營養評估」這一項,就可申請1000的健保點值給付,但在台灣,只有在「癌症評估」有500600點的健保給付,外科病人術前、術後的患者營養評估,目前並無任何健保給付,值得在政策上給予尊重。

     

    台大醫院教授林明燦擔任台灣外科代謝營養學會理事長,今年亞洲外科代謝與營養協會年會明天10/26將於台北舉辦,台大醫院將在年會上發表成果,並持續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深柄和彥進行外科營養跨國研究並發表成果,以提升外科病患的營養照護質量。

    看更多:腸衰竭一生無法再進食?2治療有望脫離營養針 急慢性腸衰竭治療策略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諮詢專家/吳經閔醫師.陳珮蓉營養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