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捐200公分小腸救兒!台灣活體小腸移植第3例 三高者小心腸道衰竭
女星曾瑞珊曾在2006年參選香港小姐,後來育有一對子女,但兒子甘甘患有短腸症,她在今年5月捐出200公分小腸,讓甘甘進行小腸移植,成為台灣「活體小腸移植」第3例。醫師表示,小腸移植成功率比肝、腎移植差,感染、排斥和腸子不蠕動都是術後極大考驗。而成人如果腸子中風或血管病變造成血管塞住,也可能引起腸道衰竭,最差的情況也會需要小腸移植。
看到自己小腸在兒子體內健康蠕動 比任何讚美都感動
曾瑞珊近日在社群表示「自己的兒子自己救」,她的兒子「甘甘」出生沒多久就被發現患有短腸症,6歲前經歷多次大手術,長期靠靜脈輸入營養液維持生命,至今13歲都無法大口飲食。她在5月捐出200公分的小腸給兒子移植,現在最期待的就是陪兒子進行腸鏡檢查,「親眼看見我的腸子,在他的身體內活躍蠕動著,護理人員還稱讚:腸子很漂亮、絨毛很多,這種讚美比媽媽的教育好棒、弟弟成績很好還開心與感動」。
小腸移植照護難度高 台灣僅4家醫學中心能做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移植外科主治醫師蔡昕霖表示,台灣目前只有四家醫學中心能做小腸移植,案例數最多的是亞東醫院,該院也是全國第一例的執行醫院、北榮則是完成全國第二例,另外還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和高醫。而且全國僅5位醫師能執行小腸移植,他是其中一位,亞東醫院兼任教學副院長陳芸則累計20多例最多。小腸移植之所以少人做,牽涉到手術困難度和術後恢復。
看更多:腸衰竭一生無法再進食?2治療有望脫離營養針 急慢性腸衰竭治療策略
小腸移植成功率比肝或腎移植低 迫不得已才需移植
他指出,肝臟或腎臟移植成功率,第一年有95%、第三年有80%,但小腸移植成功率第一年僅70%、第三年剩50%,兩者完全不能比。因此腸道衰竭的患者治療首選是靜脈營養,打點滴跟營養針,存活率第一年到第三年都可維持在88~90%,遠勝於小腸移植,萬不得以才需要做小腸移植。
看更多:石英驚傳病逝享壽82歲!因疫情3年不敢出門 這族群新冠感染易致命
小腸移植成功率低的原因
蔡昕霖解釋,小腸跟其他器官不同,因為有細菌、雜質、微菌叢多,所以容易感染,而且小腸還有淋巴細胞,造成排斥機率高、感染機率也高,這兩者都是器官移植最可怕的禁忌。加上患者術後需要服用大量抗排斥藥,打多了怕感染、打少怕排斥,就像走鋼索一樣,所以移植成績在全世界都不好。
此外,小腸移植要面臨的第3個考驗就是蠕動,有時候種上去,腸道不動也很常見,要看神經有沒有恢復,神經若沒恢復小腸就不會蠕動,但這無法控制也無法術前得知,要讓神經慢慢接上,但也可能都接不上。蔡昕霖表示,有的小腸種上去之後有血流,但不動就是不動,等於有外型、有裝備卻沒功能,就像車子買回來不能開只能擺在車庫,美國醫界把這情況稱為「聖誕樹」,意指不能丟也不能碰,一點功能都沒有。
胚胎發育異常釀腸道扭轉
蔡昕霖也表示,甘甘是因為腸道扭轉,這是在胚胎發育就異常,導致小腸蠕動時絞死,所以必須切掉90%的小腸,因此無法吸收水和營養,只能透過打胺基酸、打脂肪、打葡萄糖等維持生命。這類型短腸症被歸類在腸道衰竭裡面。
腸道衰竭治療首選仍是全靜脈營養
腸道衰竭定義是指腸胃道無法吸收足夠水分和卡路里。治療首選就是全靜脈營養,但有些人打營養針久了,肝臟會壞掉或出現其他代謝性疾病,且養分不夠周全。蔡昕霖表示,經口進食可攝取各種營養素,但打營養針是化學合成配方,容易營養缺乏,且透過血管供給營養,可能造成血行性感染,打到後來也可能沒血管可打,當有併發症且不可逆,最後一步就是小腸移植。
看更多:好想吃排骨便當…11年來只能打點滴補營養 「小腸移植」讓他重獲新生
小腸移植後失敗可再次嘗試 三高患者小心腸道衰竭
至於移植後若失敗該怎麼辦?蔡昕霖表示,美國有移植2、3次的案例,失敗後可以再嘗試。而活體小腸或屍捐小腸成功率都差不多,台灣已有多例屍捐小腸成功案例,但活體小腸移植仍屬於人體試驗階段,因為活體會牽涉到捐贈者的安全。
蔡昕霖也提醒,腸道衰竭不是小孩才會發生,成年人如果腸子中風、血管塞住,或是各式各樣原因造成血管病變,引起全身性血管問題,都可能腸道衰竭。建議三高患者應控制病情,少菸酒、注意均衡飲食和運動,才能避免疾病威脅。
看更多:3種人易中風早死!日本心臟名醫3招養出長壽血 這魚防血栓、降膽固醇
◎ 圖片來源/翻攝自龍媽日記臉書
◎ 諮詢專家/蔡昕霖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