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模糊又頭痛?小心「電腦視覺症候群」提高白內障風險 4大營養素保護眼睛

  • 羅以容 整理
  • 2022/02/22 11:42
  • 眼睛紅熱、乾癢、有異物感,長時間盯螢幕會有哪些問題?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根據美國眼科協會資料指出,連續緊盯電腦、平板、手機、遊戲機等數位設備螢幕,會讓眼睛和視力出現「電腦視覺症候群」。

    看更多:睡醒才發現隱形眼鏡拿不掉別硬拔!醫師教急救法 護眼5祕訣祝視視如意 

     

    電腦視覺症候群常見5症狀

    1.視線看不清

    用眼過度造成視力模糊,或出現複視、難以集中精神。

     

    2.眼部周圍肌肉疲勞

    由於眼睛長時間對焦在一個固定距離物體上,用來調節焦距的肌肉會失去調節作用,疲勞逐漸累積使眼睛或額頭有沉重感。

     

    3.眼睛乾澀、發癢

    專注看電視或電子產品時,眨眼次數會大幅降低,導致眼睛發紅、乾燥或刺痛。

     

    4.頭痛

    特別是集中在眼睛附近的頭痛,小心是眼睛疲勞引起。

     

    5.肩頸痠痛

    眼睛肌肉與頸部、肩膀、背部的肌肉、神經相連,當眼睛不適,肩頸背部也會變得緊繃。

     

    李婉萍呼籲,雖然電腦視覺症候群多屬暫時性症狀,但若放任不管,未養成正確用眼習慣,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提升罹患青光眼、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看更多:預防黃斑部病變!營養師授6大護眼營養素,搶救惡視力

     

    4大護眼營養素

    1.葉黃素、玉米黃質

    類胡蘿蔔素當中的一種,也是眼睛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能夠保護視網膜和晶狀體不受光照損傷,清除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降低慢性眼部疾病風險,如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等。

     

    食物來源:菠菜、地瓜葉等深綠色的葉菜類;以及其他各色水果和蔬菜,玉米、紅椒、豌豆、柿子、橘子等等;雞蛋(蛋黃)也是非常好的來源。

     

    2.維生素A

    構成視網膜上感光細胞的重要元素,能幫助眼睛黏膜正常分泌淚液。若缺乏足夠維生素 A,可能會引起眼睛乾澀、夜間視力不佳,形成乾眼症或夜盲症。

     

    食物來源:僅存在動物性食物當中,肝及內臟、蛋黃和乳製品含量最豐富。不過,人體可以把某些植物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轉化成維生素A,其中轉換最好的是β-胡蘿蔔素,可以在綠葉蔬菜、橘色和黃色蔬菜中找到,建議與油脂或含有脂肪的食物一起吃,有助促進吸收。

     

    3.維生素C

    維持眼睛健康需要大量抗氧化劑幫忙,其中維生素C被發現在預防白內障和黃斑部病變上可發揮相當不錯的效果。

     

    食物來源:主要存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當中,包括甜椒、綠花椰、苦瓜、芭樂、奇異果及小番茄等,含量都很高。

     

    4.鋅

    這種微量元素除了是許多人體組織的必要成分外,在視網膜裡的黃斑部含量濃度也很高,也是協助眼睛進行抗氧化作用所需的酵素。一項國外研究指出,患有早期黃斑部病變的老年人在服用鋅補充劑之後,病情惡化速度變慢,而且和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視力減損的程度也比較低。

     

    6大保養原則避免眼睛過勞

    1.讓眼睛充分休息

    避免不間斷用眼,每隔一段時間遠離螢幕,休息一下,李婉萍舉例,如每30分鐘便休息5至10分鐘。也可參考美國眼科協會提出的「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看20英尺(約等於6.1公尺)之外的物體、約20秒。

     

    2.保持距離

    和電視之間的距離最好大約在3公尺左右;電腦螢幕應和眼睛相距50至70公分(視螢幕大小)、手機則為30至40公分,並維持與視線同一水平或略低的高度。

     

    3.定期檢查

    建議最好每半年到院所進行視力檢查一次。

     

    4.熱敷、按摩眼部

    覺得乾澀時可將溫熱毛巾敷在眼睛上,或輕柔地按摩眼周、做眼球操等,能讓肌肉放鬆、消除眼睛不適。

     

    5.增加戶外活動

    藉由遠距離的眺望減少眼睛肌肉的疲勞感,預防近視發生。夏天或陽光猛烈時,別忘了也要配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6.睡前至少 1 小時停止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

    回覆電子郵件、玩電子遊戲甚至上網時的心理和視覺需求,都會妨礙入睡或睡得香甜。

    看更多:眼睛乾澀好疲勞?中醫師曝4大護眼重點,肝不好也是影響眼睛健康的關鍵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李婉萍營養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