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大生突發腦中風 原因竟是心臟病!偏頭痛患常有「開放性卵圓孔」須注意

  • 許寶仁 報導
  • 2023/09/26 17:15
  • 1名20歲的女大生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的症狀,初步檢查並無腦出血,但由於症狀反覆惡化,還出現顏面神經麻痺,進一步採取腦部核磁共振及神經學檢查、微創心導管檢查,才發現她是先天性心臟病所引發的腦中風。

     

    中山醫大附醫兒童心臟科主任郭業文說明,這名吳姓女大生在校內出現突發性症狀,緊急送至鄰近區域醫院急診處置,經初步腦部斷層掃描並無腦出血,進一步採取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檢查,才發現在基底核左側出現腦梗塞。
    看更多:彭華幹心絞痛差點猝死國道!結果是腦血管問題 連牙刷都握不住 2檢查必做

     

    約2成缺血性中風患者年齡在18~50歲之間

    患者隨即轉診至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神經學檢查、胸前及經食道心臟超音波等,都找不出病灶。最後會診於兒童心臟科安排微創心導管檢查,才發現是「開放性卵圓孔型心房中膈缺損」所引起的腦中風。

     

    腦中風目前是國人10大死因中死亡率僅次於「癌症」的病症,腦中風分成出血性與缺血性2大類,臨床上70%~80%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而近年來腦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據調查,台灣35歲以上人口每年約3萬人新發生腦中風,更有約2成的缺血性中風發生在18歲至50歲之間。

     

    腦中風的原因也包含動脈粥狀硬化所導致的血管破裂、出血或狹窄,還有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以及非粥狀動脈硬化疾病等,其中有25%~40%的缺血性腦中風找不到明確病因,被稱為「隱源性中風」。

     

    成年以後「卵圓孔」沒關閉 阻塞腦血管造成中風

    郭業文主任表示,「隱源性中風」在45歲以下族群發生率較高,發生原因很多,其中50%患者同時有「開放性卵圓孔」情形,容易發生突發性臉部、單側肢體、四肢發麻無力、口齒不清或暈眩等症狀的「小中風」,通常會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
    看更多:全台每年5千至萬人猝死!9成與心血管病相關 有「年輕化」趨勢、做好2關鍵有效預防

     

    郭業文主任指出,女大生的突發性腦中風很不尋常,被歸類在病因不確定的「隱源性腦中風」,一定不能排除心臟這部分。果然,醫師透過微創心導管檢查發現,患者是因「開放性卵圓孔型心房中膈缺損」所引起的腦中風。

     

    正常人的卵圓孔,約在出生1至2年後就會閉合,但約25%的成年人卵圓孔並未閉合,以致靜脈血栓經過左心室進入主動脈,阻塞腦血管,造成中風。又根據研究顯示,有1/4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可能復發,且復發會比初發時造成的肢體傷殘及死亡率更嚴重。

     

    有「預兆性偏頭痛」的人 4~6成也有「開放性卵圓孔」

    又根據文獻顯示,偏頭痛的患者常有開放性卵圓孔,尤其是發作前5到20分鐘內發生暈眩、耳鳴、看到亮點或閃光、手腳刺痛麻木,或是口齒不清等「預兆性偏頭痛」的患者,患有開放性卵圓孔的機率甚至高達40%~60%。

     

    郭業文主任表示,開放性卵圓孔若單以傳統藥物治療,有4%~10%的機率再中風;若經由微創心導管把卵圓孔關閉起來,則可減少97%以上再中風的風險。目前修補卵圓孔的手術已不必開胸鋸骨,透過微創心導管置放「卵圓孔關閉器」即可治療,不須全身麻醉,健保有給付,術後需要服用6個月的抗凝血藥物。
    看更多:偏頭痛/為什麼會發生偏頭痛?偏頭痛有哪些特徵?偏頭痛當心會中風、記憶力衰退

     

    ◎ 圖片來源/中山醫大學附醫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中山醫大學附醫.郭業文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