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20多年 台灣首座「腦庫」揭牌!盼解密失智、台灣特有腦病 接受3類人捐腦

  • 許寶仁 報導
  • 2023/11/05 16:18
  • 經過長達20多年的奔走努力,全台第1座「腦庫」今天(11/5)在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教授表示,國人在腦部病變有些特殊基因型「必須靠自己解決」,未來腦庫將接受3類民眾捐贈腦組織,作為致病機轉,藥物研發的科學研究。

     

    台灣第1座「腦庫」(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今天在台大醫學院正式成立,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謝松蒼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衛福部長薛瑞元、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人揭牌。

     

    謝松蒼表示,國內目前有血庫、骨髓庫等,但這些生物資料庫用途主要是醫療及移植,而腦庫則主要是為了研究腦部病變機轉及藥物而建立。他指出,在美國擁有獨立腦庫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的乙醯膽鹼神經傳導物質會明顯減少,目前被視為失智症療法的重要指標。
    看更多:名導侯孝賢驚傳罹失智症退休!醫揭失智症10大警訊 及早用藥延緩惡化 膽固醇過低會傷腦

     

    威爾森氏病、小血管病變 國人有特殊基因亟需解密

    謝松蒼指出,國內研究發現,威爾森氏病、小血管病變等,國人有特殊基因型態,以往台灣沒有自己的腦庫,需要進行人類腦組織研究時,得向美國等其他有腦庫的國家申請,拿到的組織非常有限,且基因型態、疾病樣態都有所差異,有感於「台灣的腦庫才能回答我們自己的問題」,建立台灣專屬腦庫有其必要性。

     

    謝松蒼表示,20年前他曾收治一名罕見神經疾病患者,曾多次表達若他離世,希望能將腦神經組織留下來供科學界研究,讓他印象深刻。他也道出推動腦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早年台灣礙於《解剖屍體條例》規定,未經6小時不能進行防腐或解剖,但腦部神經組織經過這段時間的等待,往往已毀壞,2019年由時任衛福部次長的石崇良做出行政解釋,允許及時解剖腦部並建立生物資料庫。
     

    神經罕見疾病、腦部疾病患者 須比對正常人腦

    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每位捐贈腦組織,供科學家研究,是患者與家屬的慈悲善良,腦庫的成立,能幫助患者從疾病的預防、早期發現、適切治療到預後。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巴金森氏症、腦萎縮都與此相關,但沒有拿到腦組織,對於疾病的致病機轉,生物標記都會無從了解,希望台灣腦庫變成亞洲重要的腦部學術研究機構,讓台灣對亞洲人或東亞特有腦疾病的研究有更多的了解。
    看更多:阿茲海默症就是失智症?有什麼前兆?誰是高危險群?症狀、預防、治療懶人包

     

    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謝松蒼教授自2017年開始籌備「台灣腦庫」的成立,面對一關關的困難,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他都看在眼裡,腦庫在今年6月通過衛福部核可成立後,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期盼對台灣的腦科學能有更進一步的貢獻。

     

    謝松蒼表示,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與高齡社會常見的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均亟須腦組織用於研究,以找出致病機轉,研發藥物救治病人,目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全世界已經有150個腦庫,「台灣腦庫」成立後,預計接受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部疾病患者及健康民眾3類人捐贈大腦。腦科學研究中,與正常人腦比對是重要一環,全世界腦庫都接受健康人捐贈。

     

    腦庫宗旨:搜集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藥物之用

    腦庫是搜集捐贈者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藥物之用,也是國家研究力的指標之一。捐腦雖不像器官捐贈能直接救活另一名病人,但仍可造福社會。若民眾有意願捐贈大腦為研究所用,將由腦庫人員充分說明後,簽署同意書,過世後即可捐贈大腦。台灣腦庫協會設有24小時專線電話,病友過世後,由救護車將遺體在23小時內送至腦庫完成捐贈。

     

    衛福部長薛瑞元也當場向陳建仁請命,除衛福部每年會編列預算加以支持,也希望能從國科會、立法院通過科技預算。另外,腦庫的建置,也需要增加對公眾的宣傳,希望與病友團體一起合作,提高民眾對大腦捐贈的接受度。

    看更多:科學研究發現:白色念珠菌與阿茲海默症有重要關聯 未來療法有新的可能性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