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近3成得憂鬱症!閒到發慌會致病 把握「黃金20年」6撇步紓解退休壓力

  • 吳詠霓 整理
  • 2024/04/30 17:50
  • 退休後的生活,你想過要做什麼嗎?台灣勞工規劃退休的年齡平均為61.3歲,面對可能長達近20年的退休生活,如何維持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議題。

     

    國人平均壽命延長 退休迎接人生下半場

    衛福部社家署統計,1996年全國人瑞僅440人,近30年來人數不斷增加,2022年首度突破5000人,達到5076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和生活品質提升,百歲人瑞可能成為常態。

     

    此外,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國人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如果排除罹患癌症的因素,預期壽命還可延長3.3歲。這意味著65歲屆齡退休後,人生可能還有近20年的時光。

    看更多:不婚不生60歲生病沒人顧會後悔?專家教住院這樣申請照顧 一天不用1千元

     

    退休生活如何規劃?

    目前就讀台大EMBA55歲林瑟宜,在生技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工作資歷超過30年。對於65歲退休後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想法。林瑟宜表示,退休後她計劃每周打12場高爾夫球,既能鍛鍊體力,也能與好友和家人相聚。此外,她也打算學習AI相關課程,與時俱進,不但可以與孫子有共同話題,也能跟社會接軌,提升心靈層次。

     

    淡水區漁會總幹事吳永寬認為,65歲仍然年輕,可以繼續工作,在漁業界多做服務,過有意義的生活。

    看更多:別當周末運動員!醫教壯世代族群「動起來」找到最適合的運動才健康

     

    退休後失重心恐致病 應及早規劃退休生活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哲嘉認為,及早做好退休準備非常重要。他指出,退休後的1020年是黃金退休時期,上班族或高階主管退休後可能面臨失去生活重心的問題。根據2020年的一項國外研究,約有28%(也就是將近1/3)的退休族群罹患憂鬱症。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廖揮原指出,退休後爆出壓力症候群與多種因素相關。離開工作崗位後,原本佔據生活重心的工作瞬間消失,生活作息也隨之改變。如果沒有事先規劃退休生活,很容易產生孤獨感、無價值感,甚至出現「閒得發慌」焦慮症狀。

     

    向陽身心診所院長張邦彥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逐漸流失某些能力,這是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如果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這些變化時會感到壓力非常大。可能出現專注力下降、容易疲勞等症狀,同時對社交歸屬感的需求也會增加。

    看更多:讓人生最後階段無憂無慮!專家:終活必做好這「10件事」讓終老變禮物

     

    退休後如何維持身心健康?

    面對退休後的生活,張邦彥建議,隨著年齡增長,也要注重身心靈的滋養,並維持適當的社交圈。廖揮原也表示,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設立生活目標非常重要,例如到社區大學進修或報名才藝課程。

     

    張哲嘉則建議,面對這個退休後短期內的身心壓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退休後要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一旦退休,這些生活型態結構化,有助於緩解身心壓力。

     

    除了財務規劃外,呼籲民眾在面臨退休時,也要注意健康存摺,為未來的生活做好充分準備,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TVBS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