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來襲!你中「濕邪」了嗎?中醫教你5方法預防清熱又解濕

  • 梁萱琪 整理
  • 2024/05/27 16:26
  • 梅雨季節來臨,不少人因濕邪入體,常感覺自己身體乏力、頭昏沉重、思緒不清晰,睡再多也無法消除疲憊感。中醫表示,濕邪影響因素多為飲食不節制和環境引起,而台灣地處海島國家環境濕熱,民眾更容易受到影響,平時可透過5方法,來改變生活習慣,預防濕邪入侵,讓身體更加舒適。

     

    「濕邪」導致的病徵

    「濕邪」是指濕氣鬱積超過人體代謝負荷導致的病徵。中醫師周彤恩表示,濕邪影響因素多為飲食不節制和環境引起,而台灣地處海島國家環境濕熱,尤其在夏季梅雨季節,空氣中凝滯沉重感明顯,但每個人受天氣影響的程度不同,與個人身體狀況有關。

    看更多:春天濕氣重!中醫教用2藥材煮「冬瓜薏仁湯」利濕清熱、健脾益氣 趕走春困疲勞

     

    脾臟功能低下 易受濕邪侵襲

    周彤恩指出,中醫認為脾臟如同身體的除濕機,負責維持適當濕度,現今飲食習慣的改變,多數人喜歡重口味生冷甜食和高精緻高油高糖食物,導致脾胃功能低下,進而引發疾病。

     

    若自己有以下這些症狀,包括頭部昏重明顯、疲憊感重、易胖體質、消化功能差、大便軟且排不乾淨、小腿腫脹感、婦女白帶分泌多、下雨天關節痠痛明顯、舌苔很厚等,都可能是受濕邪侵襲導致。

    看更多:蔡燦得49歲超逆齡!崇尚減法生活,靠4招消水腫 營養師推排濕降三高好食物

     

    預防濕邪有5方法

    周彤恩提到,在中醫看來,濕邪為濕氣與人體正氣相互作用所致。若正氣虛弱,濕邪易乘虛而入,而濕氣鬱積,又損傷人體正氣,形成惡性循環,想預防濕邪入侵可透過以下方法:

    飲食調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膩、過甜過鹹之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易消化之食品,有助於清熱解濕。
    適當運動:定期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排除體內濕氣,增強體質。
    情緒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不穩定,可有助於維持人體正氣,抵抗外邪。
    良好環境:保持居住環境通風乾燥,避免潮濕環境孳生濕邪。
    多喝溫水:喝水是最簡單排濕氣的方法,加強循環代謝,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排將濕氣排出體外。

    看更多:「心情沉重」恐濕氣作祟!濕氣太重不能吃什麼?排濕2招濕氣全消

     

    調整生活習慣仍被濕邪纏身 請儘快就醫

    周彤恩提醒,若已經做了以上生活習慣調整仍無改善,則應尋求中醫治療濕邪,通常採用中藥祛濕化濕、健脾益氣之法,以排除體內濕氣,讓脾胃恢復功能,增強免疫力,從根本處理,才能排出濕邪讓身體更舒適。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周彤恩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