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竟藏健康風險?科學研究發現可可豆在高溫下恐產生「基因毒性」分子

  • 梁萱琪 整理
  • 2024/06/18 17:56
  • 巧克力是許多人的心頭好,其獨特的風味來自各種分子的巧妙組合。然而,《美國農業與食品化學學報》中的最新研究指出,部分賦予巧克力迷人風味的化學物質,如果濃度過高,可能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尤其在某些烘焙甜點中,這些物質的含量可能已達到不安全水平。

     

    巧克力製作過程中 易產生「基因毒性」分子

    為了釋放出巧克力中的濃郁風味,許多人在製作巧克力時,需要對可可豆進行烘焙。在高溫下,可可豆中的成分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分子,如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具有高度活性,卻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即在食用時能夠損害DNA

    看更多:她每天只喝巧克力牛奶2周瘦5公斤!1個月卻慘了 復胖、掉髮、月經亂

     

    研究團隊發現市售甜點中的有害物質

    為了解巧克力帶來的健康風險,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杜薩爾和他的團隊測試了巧克力和其他甜點中10種不同的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其中有些商品,已被歐洲食品安全局確認為安全,但另一些仍在評估中。

     

    結果他們發現,在22種市售甜點中,包括可麗餅、鬆餅、蛋糕和餅乾等,發現一種名為「呋喃-25H-酮」的基因毒性物質且濃度較高,這些化合物的濃度雖然不足,但已對食用巧克力構成健康威脅,若長期食用這些甜點,恐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看更多:低血糖吃什麼提升血糖速度最快?糖尿病衛教師指這種糖是首選 10分鐘有感

     

    風味添加管理比想像中的更重要

    但研究人員也提到,呋喃-25H-酮可能是在烘焙過程中形成的,與甜點中巧克力的含量無關。可這項研究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理解這些有害化合物在巧克力和甜點中的來源,並強調監控食品中風味添加管理的重要性,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看更多:不只巧克力!醫推「8樣快樂食物」紓壓解鬱,這幾種還能護骨補鈣、排重金屬的毒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明日科學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