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被宣布胸部發現腫塊時…陳欣湄分享乳房自摸4字訣、破解3個乳癌迷思
醫師經常是對病人宣告病情的人,但當角色對換,自己成為被宣告對象時,會有什麼反應?網路節目《明欣醫聊室》節目主持人之一,陳欣湄醫師分享了她親身經歷,在「人生宛如走馬燈」之後,也呼籲大家,任何時候發現都是好的時機,配合醫師積極面對,未來還是美好的。
看更多:年輕女性乳房腫塊突然變大要注意!非典型增生腫塊17%會轉變為乳癌
節目主持人之一營養師宋明樺很感傷地叫著「欣湄~…」,還認為兩人是「見面一次少一次」隨即陳欣湄醫師馬上澄清:「現在沒有事情好感傷的,見一次還是一樣一次!」
例行檢查發現新腫塊
原來陳欣湄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情,現在回顧是小事,但當時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大約是一個多月前她做了例行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因為有幾顆乳房纖維囊腫,必須例行追蹤,每次醫師都會說「跟之前一樣,那我們下次見囉。」但這次當醫師走進來時,原本她也期待會是一樣ending,結果並沒有!
「我們這一次意外發現新的腫塊。」陳欣湄當下只覺得醫師溫和的敘述讓人很舒服,但當另一位醫師提出「還是做一下切片」的建議時,人生跑馬燈立即在她腦海中浮現,真的是走不完,就連開車都常恍神。
陳欣湄還記得那時去某個outlet玩,看著孩子在路上跑,覺得好像他愈來愈遠了、還可以陪他多久。但理智的她,也一直把當醫生時會告訴病人的話告訴自己:「其實現在發現都是好事情,你原先根本就沒發現,幸好它就被發現了。」
「時間給我的折磨期不大!」陳欣湄說做完切片後,大約3、4 天就收到醫院婦女保健中心電話通知切片結果是良性,真是虛驚一場。她還記得那天是在咖啡廳唸書,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但就算是雨來了,一切就是那麼美好,活著真好。」
看更多:名醫江坤俊揭露:乳癌「最好發位置」!直言「這年紀」根本毀滅性打擊
4 字訣學會乳房自摸
乳癌在這幾年發生率提高很多,陳欣湄鼓勵大家多做一些自我檢查,每天洗澡先做小功課,每周的再做一次大功課。她分享4字訣來完成乳房自我檢測4步驟:
1、看
有些乳房腫塊會表現在皮膚表面,如凹陷、紅疹。
2、觸
觸摸時的手勢很重要,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指腹觸碰,以乳頭為中心,順時鐘或逆時鐘都可以,由內往外觸碰。
每個組織都有淋巴,假設有乳癌發生,在乳房附近的淋巴就會是第一道發生的關卡,陳欣湄建議觸摸完乳房後,需要特別檢查腋下、鎖骨下、胸骨中緣以及肋骨下緣。
3、臥
若還覺得可能會有誤差,就「臥」也就是躺在床的意思,在檢查的那一側放一顆枕頭,以同樣的手勢、同樣區塊做觸摸的動作。
4、擰
也就是擠一下乳頭,有些腫塊會先出現分泌物。
別放棄乳癌篩檢權利
除此以外,陳欣湄提醒45歲以上至69歲女性,每2年可做一次免費乳癌攝影檢查,有乳癌病史者就提前至40歲,另外還有乳房超音波檢查、乳房核磁共振檢查,也可發現癌蹤。
看更多: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4種乳癌檢查,遠離癌症威脅
陳欣湄以過來人身分說,如果今天真的發現有問題,儘量在醫師建議的情況下,配合回診,千萬不要人生跑馬燈想一想就跑走了!想說今天不面對,以後就不用面對,「沒有,它只是讓人更早面對而已。」只要積極面對,何一個時機點都是最好的時機!
3 個乳癌飲食迷思
主持人宋明樺也提到,民眾對於乳癌有不少的迷思,以下是她整理出常見的問題:
喝豆漿會不會得乳癌?
宋明樺說,這是最常被問的問題。豆漿或豆製品的乳癌迷思,主要是豆類含有大豆異黃酮,它是類雌激素,結構與身體的雌激素類似,在適量攝取的情況下,可扮演正負調節的角色。
若是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吃一些豆製品是好的,因為吃進去的類雌激素會與真正的雌激素競爭,間接抑制雌激素對這些接受器的刺激。至於「適量」,例如每天一杯豆漿300cc,或是一餐吃一點豆製品,是ok的,若把豆漿當水喝或三餐都吃豆類,豆豆不離身的人當然要比較小心。
吃動物性蛋白質會提高乳癌風險嗎?
宋明樺說,動物性蛋白質會提高很多癌症的機率,如大魚大肉、紅肉,尤其是加工肉製品。因此,要預防任何癌症都會希望盡可能減少。三餐在蛋白質的攝取上,建議一餐吃豆製品,下一餐就動物性蛋白質,另一餐隨意。
其實還有一個成分跟乳癌比較有關聯性,就是脂肪,「高油脂飲食的確會增加乳癌的發生率。」宋明樺說,對於曾經得過乳癌的人,會希望他們減少1/3油脂攝取。
蜂蜜/蜂王乳跟乳癌有關嗎?
宋明樺說,蜂蜜絕對是安全的、它是被冤枉的!原因是大家常把蜂蜜與蜂王乳聯想在一起,而蜂王乳含有動物性雌激素,曾經得過癌症或是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對於所有含動物性雌激素的營養補充品,都建議盡量不要吃。
宋明樺推薦各式的藻類,如海藻、海帶、昆布每周至少吃2、3 次。
陳欣湄希望透過她個人的經驗分享,希望帶給大家正面的警示,如果跟她一樣,請勇敢面對,未來的妳會變的更好!
◎ 諮詢專家/陳欣湄醫師‧宋明樺營養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關懷自己、遠離婦癌:專家解惑、防癌照護須知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