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有沒有阻塞,觀察自己的腳趾頭!7種人是「周邊動脈阻塞」高危險群

  • 朱育嫻 報導
  • 2021/04/15 12:02
  • 別輕忽周邊動脈阻塞!醫師提醒,糖尿病人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風險群,若加上神經病變,更容易導致足部變形、潰瘍、甚至必須截肢。另外,老化、肥胖、三高等,也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危險因子。

     

    一名65歲池先生(化名)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末期腎衰竭,目前洗腎中,某天因雙腳疼痛、跛行且合併左腳慢性潰瘍感染,至醫院求診,醫師發現池先生雙腳有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心臟血管內科評估後,安排了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住院過程中也協助控制血糖,病況逐漸好轉。

    看更多:一定要知道!這1種營養素能對付「壞膽固醇」,遠離動脈硬化

     

    周邊動脈阻塞危險因子:老化、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變、肥胖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說明,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簡稱PAOD)常見危險因子有:老化、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變、肥胖等,而在這幾項因子中,老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幾乎都是新陳代謝問題。台灣又以糖尿病人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他提醒,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容易會惡化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嚴重會進展到足部潰瘍,甚至截肢。嚴格來說,每位病人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

    看更多:這樣降糖效果好!哪些運動最適合糖尿病?5個原則不傷身

     

    足部血管評估3方面,注意自己的腳趾頭膚色、溫度

    該如何評估足部是否有動脈阻塞疾病?葉峻榳表示,可以從「視診」、「觸診」、「儀器檢查」3方面,分別來評估。

     

    1.視診:可以觀察腳趾頭膚色(是否紅潤或蒼白),感受腳趾頭的溫度(溫暖或冰冷);接著,觀察腳趾頭背部的腳毛,通常生長旺盛的話,代表滋養毛髮的營養豐富,也間接證明足部的血流穩定。

     

    2.觸診:我們可以摸摸看足部的動脈,去感受是否有強烈的搏動,主要檢查3條血管:足背動脈、脛後動脈及外側跗骨動脈。

     

    3.儀器檢查:透過「踝肱指數」分別測量下肢和上肢的血壓,屬於非侵入性檢查,正常來說,下肢踝的血壓,會比上肢肱血壓來得高。另外還有周邊血管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核磁共振血管攝影、血管攝影術等檢查。

     

    在治療上,葉峻榳提到,若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症狀輕微,可採保守型療法,以藥物控制為主,患者本身也要減肥、戒菸、適度運動,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若症狀嚴重時,則要積極透過手術處理。

     

    運動建議:症狀輕微者做「非負重運動」

    另外,給患者的運動建議,症狀輕微者以非負重運動為主,例如: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器材則可以選擇划船機、飛輪,重訓器材則著重上半身訓練,下肢運動視個人情況而定。

     

    症狀嚴重者則必須嚴格限制負重運動,以上半身運動為主。此類病人,容易合併冠狀動脈疾病,建議運動前,需先接受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檢查。

    看更多:心臟科醫師:「發炎」害你動脈硬化!人體為何會出現發炎反應?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