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新冠疫苗可打,卻還是不打!你是疫苗猶豫者嗎?醫解析:出現猶豫3關鍵

  • 朱育嫻 報導
  • 2021/06/29 08:39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停不住,我國在新冠疫苗接洽採購上也相當積極,指揮中心也將在7月1日起,把莫德納疫苗配送至地方政府指定醫療院所,並開放第1類至第8類對象接種。只是,最近長者接種疫苗後猝死的新聞,影響了施打意願;你對於施打新冠疫苗也很猶豫?想打卻又不敢打?醫師指出此為「疫苗猶豫」現象。

     

    即使有疫苗可打,但還是能拖就拖

    你也被新冠疫苗發生的「不良事件」感到擔心嗎?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在臉書提到,WHO在2019年指出,影響全球健康10大威脅,其中之一就是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這個詞其實已經出來很久,只是今年又特別得到關注。

     

    姜學斌解釋,「疫苗猶豫」的定義是,即使已經有疫苗可打,但卻出現3種狀況:第一是被動接受,接受要去打疫苗,但是仍有不安。第二是延遲接受,能拖就拖,或者只接受部分的疫苗。第三則是完全拒絕,死都不打。

    看更多:1922熱問/接種COVID-19疫苗後出現不舒服、不良反應怎麼辦?可申請救濟嗎?

     

    是否會出現疫苗猶豫的3大關鍵

    為什麼會有疫苗猶豫的現象出現?姜學斌指出,2011年WHO的工作團隊提出3C理論,也就是說,決定是否會出現疫苗猶豫的情況有3大關鍵:

    1.信心(Confidence):相信疫苗的安全、信任打疫苗的體制,對於可能的不良事件處理也有信心。

    2.滿意(Complacency):倘若目前感染疾病風險仍低,且疫苗並非必要手段時,甚至想要藉由群體免疫,自己就可以不用打疫苗了。

    3.方便(Convenience):是否可以簡單、距離短、不用等待太久且便宜取得。

     

    疫苗猶豫者,更在乎的是自己而非群體

    姜學斌再引述另一篇今年5月刊登於《刺胳針公共衛生》的論文,該研究在今年1月中到2月初,找了英國1萬5014名成人,給予不同的疫苗說明,看看誰願意打、誰會猶豫。後來發現,提供疫苗對個人有何益處的訊息,比強調群體的利益(比如群體免疫之後就可以解封),更能說服不願施打疫苗的民眾接受打疫苗。延伸來說,疫苗猶豫的人,更在乎的是自己而非群體。

     

    姜學斌也說:「歐美國家的疫苗猶豫者,統計起來有近一半,韓國與日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是疫苗猶豫者;這真的需要更長遠的計畫。」

    看更多:出現紅疹、嘴唇腫脹要當心!新冠疫苗注射後,你該知道的皮膚反應

     

    如果真的不適合打疫苗,「躲好躲滿」也可以

    然而,這些疫苗猶豫者,可能就是對疫苗信心不足。姜學斌強調,接種疫苗後死亡,雖然有時序的前後關係,但並不意味著有因果關係;他也建議,民眾打疫苗之前,一定要小心評估自我狀態,他形容「如果模擬考前沒睡好、沒讀完書,一定不會考好」,所以打疫苗前,評估好自我狀態,包括自己最近有沒有生病、是否有嚴重的慢性病、注射當天記得避免中暑與多喝水等,這些都很重要!

     

    姜學斌也指出,如果真的不適合打疫苗,在英國的研究中,「躲好躲滿」其實跟打完2劑疫苗的保護力是一樣的。另外,研究也發現,打完疫苗後有充足的睡眠,會有更好的免疫力,也就是打下去的疫苗會更有效。

    看更多:「免疫增強劑」對抗COVID-19!12維生素、9礦物質最關鍵 醫師解析作用

     

    若想勸說疫苗猶豫者,記得要有同理心並尊重對方

    面對疫苗猶豫者,如果你想勸他打疫苗,姜學斌提醒,千萬不要忘記「同理心」並「尊重對方的選擇」。他表示,不要用道德勒索的方式強迫對方,也不要用誇大恐懼去威脅對方,先表達自己的關心,說服別人之前,先完整聆聽他擔心什麼,並且整理他害怕的內容,再說一遍給他聽,做確認,讓對方知道你了解他的焦慮,也可以分析好處、壞處,並分享自己的決定。姜學斌強調,選擇在對方的手上,就算最後沒有說服成功,愛還是要在。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新竹身心科 姜學斌醫師 與你一起聊療傷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