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神不佳、頭痛、懶散是「開學症候群」惹禍!專家教4招助調整

  • 梁萱琪 整理
  • 2023/02/04 13:44
  • 長假後除了大人需要在心態上做調整上班外,孩子們也要開始面對開學壓力。專家提醒,開學後孩子出現不想上學、精神不佳懶散、學習興趣不高或想到上學就頭痛、肚子痛等情形時,就可能是「開學症候群」纏身。

     

    孩子精神不佳、頭痛、肚子痛要注意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兼八里療養院主任張自強表示,若孩子在開學前後出現「開學症候群」情況,大多是因假期間養成的混亂作息要突然調整,結果適應不良所致,除了有生理上的不適症狀外,在心理上還會出現精神不佳、常打哈欠、疲倦、想睡,甚至脾氣暴躁、易怒等情況。

    看更多:不要再問孩子「好不好」!當心養出壞孩子 吃飯、睡覺時間這樣說才對

     

    用4招幫孩子調整「開學症候群」

    張自強建議,若孩子因「開學症候群」而困擾,父母應該耐心陪著孩子們一起來調整,以縮短適應不良的時間,可以參考下列方法,以擺脫開學症候群的影響:

    1.把握時間多運動

    家長可透過運動來降低孩子的開學壓力,增加學習活力,避免懶散的態度。

     

    2.回家約定使用3C時間

    晚上讓孩子早點就寢,避免睡前使用3C產品,以免影響入睡,可搭配輕柔音樂助眠,增加隔天上學精神。

     

    3.調整生活作息

    孩子在長假期間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故常常作息不正常或花過多時間玩樂,唯有逐步調整作息表,才不會影響正常的上課學習時間。

     

    4.增加親子溝通時間

    家長可以嘗試多與孩子進行雙向的親子溝通,同時可以扮演聆聽的角色,多聽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適時給予關心與支持,降低孩子因開學換老師或換班級的焦慮或壓力。

    看更多:過年最怕小孩感冒、細支氣管炎、哮吼!醫曝3大觀察指標 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開學後嚴重不適應超過2周 儘早就醫

    張自強提醒家長,若孩子出現開學不適應的情況嚴重且持續超過2周,則建議儘早就醫,以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或治療。此外,因應預防疫情再起,在開學後仍應遵循防疫相關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共同維護開學後校園的健康安全環境。

    看更多:睡覺要關燈!開燈睡增加幼兒近視可能性 兒童護眼多吃這3種營養素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自強職能治療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