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開始「存骨本」! 掌握關鍵營養素照顧骨骼肌肉,為行動力健康打底!
骨質密度在30歲左右達到巔峰,之後每年骨質則會下降0.5%~1%,很多人在邁入老年時,骨質已經比年輕的時候下降了35%左右,造成所謂的骨質疏鬆。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研究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各年齡階段都需要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建構骨骼健康,更要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家醫科醫師莊海華說明,當鈣進入腸道,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質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也需要鎂這樣的元素,因為鎂能夠主動取得鈣離子,並將其搬進骨骼中。
若身體鈣質攝取不足,成人或長者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而缺鈣也會導致心悸、肌肉半夜抽筋、牙齒變軟、高血壓等症狀。國健署調查9成國人鈣攝取不足,應從平日就留意身體症狀,及早保養。
另外台灣民眾維生素 D攝取量偏低,尤其45歲以上女性不足的情況,又比男性更嚴重,莊海華也提醒大家透過飲食或是營養品來攝取維生素D。
另外維生素C也很重要,因為它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讓結構穩定強韌,,如果缺乏維生素C可能導致骨骼組織鬆散虛弱。至於鎂、鋅、銅、錳等元素,能幫助維持骨骼結構,促進骨膠原形成。
不同種類的鈣有不同的吸收比例,碳酸鈣的鈣吸收比例為39%,高於檸檬酸鈣的鈣吸收比例30%,想要補充骨密度,碳酸鈣的鈣吸收比例最高*,鈣離子含量也最高,是推薦的營養素之一,另外,維生素D,還有鎂、鋅、銅、錳以及維生素C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