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等於快速瘦身?抽脂手術安全嗎?醫師破除1個常見迷思!
抽脂,就是以手術將皮下脂肪取出。抽脂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但因技術限制導致危險性極高,直到器械與麻醉技術進步,抽脂才成為安全普遍的整形手術。
身上所有脂肪都能抽嗎?
人體脂肪可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內臟脂肪位於內臟周圍,皮下脂肪在肌肉上方,也是抽脂手術的目標。皮下脂肪可分為淺層脂肪和深層脂肪,前者顆粒較小較緻密,後者顆粒較大較疏鬆。而男女脂肪分布也不同,男性以內臟脂肪為主,皮下脂肪常分布於腹部(蘋果形肥胖);女性則是皮下脂肪較多且多分布於下腹、大腿或臀部(梨形肥胖)。
4種抽脂方式 優缺點分析
隨著技術進步,目前有多種抽脂方式,共通點是需先用長金屬管將腫脹麻醉溶液(含麻醉和血管收縮藥物)注射入皮下脂肪中,待麻醉作用後才能進行抽脂。常見抽脂方式可分為4種:傳統抽脂、水刀抽脂、雷射抽脂、超音波抽脂。
傳統抽脂由操作醫師將金屬管在皮下移動,機器提供負壓將脂肪吸出,缺點為腹壁血管、神經、結締組織,會在抽吸過程中被破壞,所以只能抽深層脂肪。
水刀抽脂是形成扇型高壓水流將脂肪細胞與組織分離再吸出;雷射抽脂會釋放能量震破脂肪細胞膜,使油脂流出,缺點為只適用小範圍,且脂肪細胞被破壞無法用於自體脂肪回填。
最新的威塑抽脂以超音波高頻共振,將脂肪細胞振開,因此專一性高,較不會破壞周圍組織,疼痛低、出血量少。優點為可以抽淺層脂肪進行體雕,缺點是多了分離脂肪組織的步驟,花費時間較多,價格也較貴。
具體而言,傳統抽脂打入腫脹麻醉溶液1000毫升,只抽得出200到300毫升的脂肪。因殘留液體較多,無法馬上看見成效,偶爾會有不均勻的狀況,術後淤血也較明顯。威塑抽脂則在相同條件下可抽出800到900毫升的脂肪,又因出血少,術後腫脹程度也較低,但是每抽一部位,手術時間就多半小時。
看更多:做無痛腸胃鏡、隆鼻、抽脂竟致死?年逾百人因「這件事」死亡
抽脂手術安全嗎?
現今抽脂已較過去安全,但仍有一些少見而嚴重的併發症。首先是出血,大量抽脂易造成血液流失及電解質不平衡,建議住院一日觀察。而超過5000毫升的抽脂,出血機率更高,因此一般會分階段進行。
最嚴重的併發症非肺栓塞莫屬,機率約1萬分之一到2萬分之一。通常是手術中產生的脂肪微粒從靜脈回流到肺部所導致,症狀包含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大多數能痊癒,因此務必要在有合格軟硬體的機構進行。即便在安全的環境,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等病人,還是不建議抽脂,需與醫師詳細討論利弊。
抽脂和體雕哪裡不一樣?
抽脂技術進步到能夠抽出淺層脂肪後,才有所謂的「體雕」,也就是以抽脂方式雕塑肌肉線條,例如男性的六塊肌或女性馬甲線。體雕適合BMI<30、有良好飲食控制、希望快速擁有身體曲線或某些曲線練不出來的人。
決定體雕效果的關鍵是術後塑身衣的使用,因此術前必須量身訂製塑身衣,術後前2週24小時、第3週以後白天12小時穿著,總共穿戴3個月。臺灣氣候夏天炎熱,因此建議在秋冬涼爽時抽脂,比較舒適。
看更多:醫師透露冬天抽脂3大好處
抽脂、體雕不等於減重
最後要強調,抽脂和體雕是「雕塑」不是「減重」,無法消除內臟脂肪。雖然威塑抽脂效果很好,但若為病態性肥胖,還是建議到減重門診諮詢。而抽脂體雕後仍然須控制飲食或規律運動,以避免復胖。
◎ 撰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陳依凡
◎ 本文摘自/北醫附醫健康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