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腫、腳腫才發現腎衰竭還有救!8穴位、整脊可治「敗腎」!2/5「瘋中醫」名中醫親自教
預防「敗腎」,中醫教按這「8個穴」也有幫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說,很多人等到身體明顯水腫才發現腎衰竭都為時已晚,提醒大家平常多按神門、三陰交等穴可改善水腫、失眠、疲倦等症狀,利用針灸、中藥、整脊、按摩手法有助延緩腎衰竭。還有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黃怡嘉主任教用中藥改善情志疾病,這些課程都在2/5下午2時「瘋中醫」網站線上教給您!
陳建宏說,人體的兩個腎臟負責調節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平衡、代謝廢物及毒素,分泌酵素及荷爾蒙,是活化維生素D的重要器官。初期腎臟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受損也不會痛,往往要等到腎功能嚴重失常、讓身體明顯產生不適,才會引起人的注意到,但多數到了這種情況,已經是必須洗腎的末期腎臟病了,也就是已經到了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時期,雖然為時有點晚,但努力還有救。
看更多:年輕力壯也中風?醫警告:「這種人」是腦出血高危群 中醫教1穴位復活血管
慢性腎病時期,中醫介入採針灸、中藥、整脊、按摩 可延緩腎衰竭
陳建宏說,在慢性腎臟病時期,除了尋求西醫治療外,配合中醫藥介入輔助治療,如採取針灸、中藥、整脊、按摩手法等方式,有助延緩腎衰竭的時程。同時病患困擾的水腫、各種疼痛、皮膚搔癢、焦慮、失眠等併發症,也都會大有改善。
像是按摩穴位來說,可以刺激身體能量的平衡,促進健康和舒適。陳建宏建議,腎衰竭病人容易半夜睡不著,可以按摩神門穴和湧泉穴,刺激這些穴位能增加釋放血清素,讓身體放鬆而促進睡眠。而按摩三陰交、足三里與陽陵泉則可以改善疲倦,按摩合谷、太溪及腎俞穴則可以減緩疼痛。
防腎病要從生活小細節建立防護網
陳建宏提醒,不論腎功能正常還是腎功能已經開始受損,在生活細節中都要小心。例如要注意使用含有腎毒性的藥物及食物,如抗癌藥、利尿劑及止痛藥等等。如因為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建議都應該定期檢查腎功能。
老年人常見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患,也不能輕忽,都要好好控制以避免引發腎臟病。除要注意平日保健,更要避免濫用來路不明或療效不清的藥物,用藥也不可過量。從小處去建立起防護網,就能避免或延緩腎衰竭的發生。
而黃怡嘉主任的課程,則為大家介紹利用中醫治療,也能改善壓力大、情緒障礙。她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都有憂鬱、焦慮的困擾,需借助身心科治療。中西醫共同診療,不但能加速精神症狀恢復、中藥改善部分西醫副作用,病患的生活品質有大改善,患者服藥遵從度也能提升。
看更多:半夜睡覺腳抽筋、手腳冰冷?中醫授泡腳「加2料」有效改善 3助眠操防抽筋
黃怡嘉說,西藥治療精神疾病雖然號稱快速有效,但許多病人用藥後口乾,或是大量流口水,雖然是小症狀,但卻讓人非常困擾,也影響病人服藥遵從率。
有位25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更換多種抗精神病藥效果均不佳,最後服用「氯氮平」雖精神方面改善,但卻出現大量流口水副作用,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拒絕再服用。院方因此會診中醫,結合中西醫的生理及病理觀念,患者接受治療後口水減少、精神症狀也趨於穩定。
另位17歲高中女生則是今年初因躁症發作至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出院後精神症狀改善,但仍有些情緒亢奮且靜坐不能,同時合併便祕、口乾舌燥、口齒含糊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月經不來等。精神科醫師便轉介至中醫門診,經中西醫共同治療後,患者的情緒、言語及注意力均快速改善,且便祕、月經等問題也恢復正常。
古代中醫治狂症、躁症、癲症就很強 中西合璧治療更厲害
黃怡嘉說,古代中醫《內經》中提到的「狂症」,與現代說的「躁症」相同,而記載的「癲症」部分內容,就是西醫指的「思覺失調症」。其他如「憂鬱症」與「鬱證」、「失眠」與「不寐」、「失智症」以及「癡呆」等,中醫都有完整的症狀、病機及治療方針論述,因此在治療精神疾病上,西方藥理學及腦科學可補強中醫在急性治療的不足,但中醫藥調理則可減少強效西藥的副作用。
本演講活動由「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為線上免費視訊課程。想參加演講免事先報名,只要從網路查詢關鍵字「瘋中醫基金會」即可找到入口網站查詢。
上課方式採用Zoom軟體視訊,可使用手機或電腦上課,建議事先下載視訊軟體先行熟悉使用方式,上課人數200人,每場次贈送2位觀眾2本養生書,歡迎民眾參加。
看更多:中醫推立春養生小妙招!1方法加速排毒祛寒 2穴位助提升陽氣疏肝解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