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工作早上總是起不來、和人吵架?小心解封焦慮症 4招教您回復工作熱情
疫情警戒降級、解封上班後卻老是跟家人吵架?當心你可能得了「解封焦慮」。心理師提醒,如果重回上班崗位後,老是覺得早上起不來、睡不夠、腦子不夠用、無法集中精神,脾氣變差,經常和人吵架,可能是有解封焦慮問題。最好趕快做收心操,如果維持2、3週都沒有改善,還是要尋求精神科或心理師協助。
有社交焦慮傾向的19歲吳先生在兩個月前疫情爆發後,長時間退縮在家中上網,不僅作息不規律,與家人的衝突更大幅增加。疫情降級吳先生返工後,面對要再度與人互動、回到較快速的生活步調感到十分焦慮,經台北慈濟醫院潘奕瑄臨床心理師進行諮商後發現,吳先生出現解封後社交焦慮症惡化症狀。她表示,不只是有社交焦慮症的人面對生活步調大轉變會出現情緒問題,一般人同樣也會有不適反應,只是沒有注意到這些症狀。
看更多:T老師信箱/解封在即,只要想到與同事相處的楣角就很頭大,愈想愈焦慮,怎麼辦?
焦慮持續2、3週未改善,要尋求專業協助
潘奕瑄提醒,從宅居工作到重返每天必須提早起床通勤、準時上班、工作加重等生活緊湊步調,很多人都會出現早上總是很難起床、上班無法專注、覺得腦子混沌總是不夠用、容易覺得累等情形,是很正常的,一般人都會漸入佳境。但如果這些症狀維持2、3星期都沒有改善,甚至和他人互動時容易脾氣差、和人起衝突,可能就是解封焦慮症。如果尋求調整作息、適應人際互動無效,建議要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協助。
歐美疫情後有42%人出現憂鬱焦慮症狀
潘奕瑄以國外的研究數據指出,2020年12月美國疫情嚴重時,統計約有42%的人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是疫情前11%的近4倍。英國出現相關症狀的人,也在疫情爆發後,增加近1倍。防疫和疫情本來就會引起許多心理壓力,但是疫情趨緩,上班族取消居家辦公、學生返回校園、餐廳開放內用,對於好不容易習慣宅居家中的人來說,面對人潮、應酬邀約,甚至過去習慣的正常上下班生活,也可能反而形成另一種心理壓力。
她以「電風扇起動後,總是要慢轉1、2秒才能達到要求的轉速」為例,關電扇後,也需要數秒鐘才能回到靜止狀態。電器如此,人面對生活步調的改變,也是需要時間來調整。
上班族也要收心操
潘奕瑄建議還沒有開始返回辦公室的上班族要先做收心操,隨疫情趨緩,我們勢必要重返過去在辦公室的忙碌生活,小朋友開學要收心操,上班族重返辦公室也要收心操。
1.提早起床準備
宅居工作不用通勤,很多人享受可以晚起1、2小時起床的生活,重返辦公室要回到每天早上6、7點起床的作息。潘奕瑄說,要立即改變到位會讓人身心疲憊,晚睡早起、持續睡眠不足2、3天,人可能會有「快崩潰」的感受。所以建議以每3天提早起床半小時的速度慢慢改變起床的時間,兩星期就可以調整回正常到辦公室上班的起床時間。
2.預做事情列表
在家工作最忙的事情是視訊會議,因為其他公司一樣也是停擺狀態,工作量通常比正常上班少。重返辦公室後,和其他同仁合作互動的機會多,很容易覺得忘東忘西、腦子不夠用。潘奕瑄建議多用筆記列表,把待辦事項記起來自我提醒,並預知幾天後的排程,提早做心理準備,就不會老是有「不進入工作狀態」的感覺。
3.找回過去的上班樂趣
宅居工作最方便的,就是關上電腦辦公畫面,可以馬上做想做的事:追劇、玩電玩、癱在沙發上休息...。重返辦公室後要做的事增加,下班後還要通車1、2小時才能回到家,讓人覺得心理鬱悶。建議可以找回過去辦公室的樂趣:和熱絡的同仁聊天、午休時逛超商,一起訂團購等等,可以增加上班的熱情。
4.尋找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
每個人的舒壓、放鬆方式不同,有的人要運動,有的人喜歡靜態追劇、看網路小說,有的人愛和寵物互動、冥想、聽音樂、閱讀、禱告、照顧植物等。潘奕瑄建議平常就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生活緊張時要適時舒壓。但除了最愛的放鬆方式以外,建議要自己安排動態、靜態都有的不同放鬆行為,多運動有益身心。
潘奕瑄說,即使沒辦法很快恢復,也不要操之過急,不要要求自己能一步到位。逐步增加工作量和生活緊湊度,才不會因為過度期待讓自己有更多壓力和感到挫折。
看更多:WHO確定「工作倦怠」是疾病!3徵兆要注意,醫師教你如何「保養情緒」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潘奕瑄臨床心理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