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殺就是想死?他25歲與女友分手第一次自殺 自殺未遂者的心路歷程

  • 郭庚儒 整理
  • 2024/11/15 10:10
  • 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社會對自殺者存在許多迷思,很多人會認為想自殺的人,明顯就是想死,這就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想自殺的人明顯就是想死?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羅里.奧康納,投入於第一線自殺研究數十年,他強調「不對,不是這樣的」,當他開始從事研究,駁斥這個迷思是自殺心理的頭幾件事。

    看更多:免費心理諮商來了!15~45歲自認有需要就可預約

     

    羅里.奧康納說,他在念博士班1年級,狼吞虎咽地讀完了史奈德曼寫的所有東西,他是美國自殺學會的創辦人之一,也是通曉自殺心理的先驅,在他的開創性著作《自殺定義》中,關於自殺的10個共通性,提出的第6個自殺共同點(或說共同特徵)在此特別相關,它指出「自殺的共同認知狀態是矛盾心理」。

     

    換句話說,矛盾心理是有自殺傾向者思考的一個關鍵方式,這非常真實「他們經常在想要活著和想要死去之間循環往復」。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心情的循環幾乎是瞬息萬變,在幾分鐘之內從渴望活著,變成渴望死亡,再回到渴望活著。對於其他人來說,這種循環可能需要數小時或數天之久。

     

    羅里.奧康納指出,在研究中,曾經企圖自殺的人經常表示這種猶豫的心理,或者表示自己渴望活下去也渴望死亡。而對於一些人來說,一旦他們開始嘗試自殺,生命的本能就會立刻發揮作用。

     

    凱文.海因斯是少數從舊金山的金門大橋跳下後還能生還的人之一,經常談到自己跳下橋後立即後悔不已的心情,他描述那次企圖自殺的經驗,生動地說道,在他的雙手離開欄杆的千分之1秒間,他就立刻意識到這是他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儘管他受傷慘重,依然活了下來,如今他是美國一位主要的心理健康倡議者。

    看更多:28歲男星輕生去世 8年過去陳喬恩依然悲痛!心理師授4招幫遺族走出傷痛

     

    自殺未遂者 生與死的拉鋸戰

    不過,對於像阿米爾這樣的人,情況就不一樣了。羅里.奧康納分享,幾年前認識這名患者時已60多歲,已多次企圖自殺,但他發現自己很難把活著的渴望和想死的感受分開,因為經常同時感受到這兩種想法。

     

    羅里.奧康納說,這名個案也認為以他的情況而言,他自殺的企圖更多是出於精疲力盡、不堪負荷,他只是希望他腦海中的「聲音」能停下來,而且他認為那些永無止盡的、感覺自己毫無用處的想法,餵養了他對活著的矛盾心態。此外,他先前企圖自殺的時候,想死的感覺和舉棋不定的感覺也次次不同。

     

    羅里.奧康納說,這名個案第一次嘗試自殺是25歲左右,那個晚上他喝得爛醉,對於活著抱著矛盾的心情,這又和他一段長期關係忽然結束有關,那是他的「人生摯愛」,結束得突如其來,女友離開時他痛苦不堪,無法跳脫正在經歷的情感痛苦,他被他「再也找不到愛情了」的信念驅使,所以在他看來,他不如去死,因為除非有人可以和他分享人生,否則就不值得活。

     

    這名個案記得,企圖自殺的隔天早晨,他在醫院裡醒來時頭腦昏昏沉沉,卻堅決表示他沒有想過要死,只是意外服用了過量的藥物,但他現在卻承認自己當時說謊,他當時正是想要就此死去。隨著年歲,當這名個案想自殺的時候,最主要的想法與生死沒什麼關係,比較接近希望痛苦停止,他如今仍然抱持著矛盾的心態,不過現在集中在自己身上,偏執地想著自己是否值得活下去。

     

    以上述個案的例子來說,當然,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那些已經結束生命之人是否不再矛盾了,是否已經對活著感到筋疲力盡,到了一心求死的地步。

    看更多:2024自殺防治優質報導獎 《TVBS健康2.0》榮獲特優和佳作

     

    健康2.0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留給親友極大的傷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4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本文摘自/《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人為什麼會自殺?從動機到行為的研究探索,溫柔而理性地全面了解自殺》 羅里.奧康納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