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治不好? 生物製劑治療曙光!

  • 生活情報組企編 報導
  • 2020/08/14 10:00
  • 49歲郭靜純,5年前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原以為是小病痛,後來手指腫到連指紋都模糊,她才驚覺不對勁、趕緊求醫,手指無法彎曲,端盤子也無力。經過反覆檢查才確診,並已達重大傷殘程度,每月自費3萬多元買藥,每天吞10多顆藥控制病情,還得不時回診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免疫系統異常,引起關節自發性的發炎反應,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更是多發性疾病,除了造成關節變形、發炎之外,還可能侵犯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最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工作與生活能力。

    林口長庚過敏免疫風濕科方耀凡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與痛風等關節疾病,時常容易讓人搞混,民眾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自我檢測:

    ●發生率最高在手指節(小關節開始)、再來到手腕

    ●用手接觸關節時會有暖暖的感覺,皮膚發紅,手腕、手指關節和膝蓋等, 並常有「對稱」的情況出現

    ●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尤其早上起床「晨僵」

    ●感覺疲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後,疾病活性未受到抑制,始終在中/高疾病活性度,則5-10年內可能出現失能性破壞,若關節出現變形,除手術外,無法挽救修復,早期的積極治療,可以快速將疾病活性壓抑制低疾病活性度以下,保護關節不受破壞。目前發現早期對特定細胞激素(IL-6)抑制,可以明顯觀察到侵蝕停止外,也有機會修復關節受損狀況。

    方醫師建議一旦關節發炎紅腫痠痛,一定要盡快找出病因,當心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後期關節變形,更會影響心肺功能,快速失能降低生活品質,在確診之後也可以多與醫師溝通治療的方式,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用藥,健保有給付,但副作用多,雖然長期治療狀態穩定,但患者長時間感覺不舒服,現在有生物製劑,一個月打一針,幾乎沒有副作用,建議可以跟負責醫師討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