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有血便很正常?熟男一檢查竟是大腸癌 醫曝9種人最需要大腸鏡檢查

  • 郭庚儒 報導
  • 2021/03/24 14:37
  • 一名50歲戴先生,本身有痔瘡問題,以為血便很正常;不料,糞便潛血檢驗呈陽性,進一步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顆扁平型息肉,確診罹患第一期大腸癌。

     

    50歲以上 每15人有1人罹患大腸癌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50歲以上糞便潛血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5人中有1人是癌前期大腸息肉,每20人中則有1名是大腸癌。

     

    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統計,50歲以上者,終生約有7%的機率罹患大腸癌,也就是每15人中就有1人會罹患大腸癌。

     

    門諾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戎伯岩指出,大腸息肉演變成大腸癌,約需要8~10年的時間,多數的大腸息肉沒有症狀,民眾也不易察覺,只有定期檢查,才能及早切除。

    看更多:26%大腸息肉沒被發現!AI偵測息肉只要0.5秒 離大腸癌更遠一點

     

    大腸癌早期幾乎無症狀

    戎伯岩觀察發現,以往大腸癌患者多是中老年人居多,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近年來也不乏30至40歲的年輕人罹病。事實上,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出現血便、解便習慣或糞便形狀改變、體重減輕、腹部疼痛、腸道阻塞、體力變差等症狀時,都已是晚期表現,且較不準確。

    看更多: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大便習慣改變別擔心 台大權威曝2種大便顏色才最危險

     

    以上述患者為例,認為自己有痔瘡,糞便潛血陽性相當正常,拖了一個月後才接受大腸鏡檢查,結果確診為第一期升結腸癌;所幸,手術切除後,無須接受化療,定期追蹤即可。

     

    「大腸癌的存活率關鍵,就在於發現的期別!」戎伯岩強調,大腸癌越早發現、治癒率就越高。以第一期、第二期的患者來說,5年存活率超過70%,第三期雖因淋巴結轉移,但5年存活率仍有50%以上。

     

    9種人應大腸鏡檢查

    戎伯岩表示,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或燒烤,能夠降低約30%的大腸癌風險,而最有效的預防大腸癌方式,就是定期檢查,如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其中大腸鏡檢查可進一步確認腸道情形,若發現癌前息肉或早期癌症等狀況,也可透過大腸鏡進一步將病灶切除。

     

    戎伯岩建議,年齡超過50歲、肥胖、抽菸、久坐、缺乏運動、腺瘤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炎性腸道疾病家族病史者,以及飲食高熱量低纖維等危險因子者,都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50歲以上沒有危險因子者,建議每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看更多:小嫻、金剛自稱「內痔情侶」!醫曝5種壞習慣容易得痔瘡 1招分辨血便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50歲以上沒有危險因子者,建議每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看更多:白雁老師公開抗衰老祕訣!飯後做「洗胸顫掌」加速排毒 甩脂肪、防便祕

     

    ◎ 圖片來源/門諾醫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門諾醫院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