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也能走!花蓮慈濟用電刺激+外骨骼機器人 24歲癱瘓男重新站起來 

  • 丁彥伶 報導
  • 2021/12/01 17:58
  • 24歲的小游兩年前因為被違規迴轉的車輛直接撞擊,造成他下半身癱瘓、無法行走。透過花蓮慈濟醫院「能醒能走」的治療和復健,在積極電刺激配合外骨骼機器人協助下,失去感覺的神經和肌肉重新獲得操控能力,找回身體的擺動、走路的節奏感。

     

    脊髓電刺激療法成功助3位癱瘓患者病情改善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指出,自從該院引進脊髓電刺激療法幫助脊髓損傷病友改善症狀,並引進外骨骼機器人,透過一系列的上下肢復健訓練課程,目前已經有3位下肢無法動作的病友運用外骨骼肌機器人一系列的復健訓練,逐漸往好的方向發展。其中24歲的小游和家人積極不放棄的精神,恢復狀況越來越好。

    看更多:有運動又養生,69歲男心肌梗塞發現3條冠狀動脈都阻塞 冷氣團來臨要當

     

    助腦脊和脊傷者「能醒能走」

    蔡昇宗表示,「能醒能走」是花蓮慈院中西醫復健合療團隊積極努力的重大發展方向,主要是透過各種方法幫助嚴重腦傷、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的病人清醒過來,讓不能走的病人站起來練習走路,並促進病人生活自理的能力,幫病患找回尊嚴,也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脊髓電刺激器植入(SCS)技術,1975年就問世,也已發展出常規手術,主要是用在疼痛治療上,直到最近兩年才看到美國、瑞士醫界先後發表,運用SCS在改善脊髓損傷癱瘓病人的肢體活動成果。花蓮慈院也自2019年6月開始引進這項治療方法,幫助脊髓損傷的病人。

     

    光靠外骨骼機器人,能站卻難控制

    24歲的小游是在2年前被違規迴轉的車輛直接撞擊,導致他頸椎、胸椎受創。頸椎做完融合手術就獲得改善,但胸椎神經傷得較為嚴重,導致他的下半身喪失知覺及行動能力。但游爸爸不放棄,幫他復健及求醫,看到有科技公司發表「外骨骼機器人」,試用發現有幫助,便買了1組讓小游練習。

     

    科技公司轉介小游來到花蓮慈院進行脊髓電刺激療法,就是在他的胸椎第11節到腰椎第1節的位置,植入一個神經刺激器進去。神經刺激器會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到神經節,產生控制相關肌肉群的作用。他在今年7月完成手術後,開始接受一連串的復健訓練課程,11月下旬出院。

     

    脊髓電刺激,助誘發殘餘周邊神經 

    小游表示,他受傷後雙腿除了有微微麻麻的感覺外,其他感覺全無,且無法做任何動作。但是植入脊髓電刺激器後,經由開電、通電去刺激、誘發他殘餘的神經,或周邊神經傳導,有感覺的回饋而且喚醒原來無法控制的肌肉。之後再依照物理治療師的引導,試著讓他去控制抬腿、收腿放下等動作,只要電流停止,動作也就跟著停止,好像原來的腳一樣。

    看更多:徐若瑄驚傳子宮肌腺症嚴重貧血緊急開刀 名醫:肌腺症像子宮肝硬化拖不得

     

    小游在經過一次一次的練習,也復健、訓練肌肉和肌力。觸覺和痛覺也恢復更多,在一連串的課程練習下,能更靈活操縱自己的腳。醫療團隊搭配脊髓電刺激與外骨骼機器人,為小游規劃一系列「站和走」等的相關訓練課程。

     

    ▲小游在植入脊髓電刺激器後,已經可以使用助行器站立、行走一小段距離。

     

    小游和家人都說,做脊隨電刺激治療以前,原本穿外骨骼機器人練站和練走時,因為重達20公斤的助行器耗費他全身的力氣才能甩動行動,經常要家人從旁協助。雖然也可以行走,但因為身體無力控制,上半身都是前彎,而無法抬頭挺胸行走。

     

    電刺激後,找回本體感和走路節奏

    但是結合脊髓電刺激治療後,現在在搭配外骨骼機器人行走,小游的軀幹控制、協調和平衡感越來越好。背肌有力氣不會再駝背,可以撐起上半身練走,頭也可以抬起來看著前方。找回本體感,也找回身體和走路的節奏感。

     

    花蓮慈院這次在台北市南港展覽港的醫療展中,每天都有不同的特展和演講,12/2上午11點就由院長林欣榮等人領軍,向大家介紹該院針對腦傷和脊髓損傷病患的「能醒能走」最新科技治療。在12/3下午2點,小游則會在花蓮慈院攤位上和大家分享他的治療和復健成果。

    看更多:眩暈症纏身幾十年治不好 竟是頸椎退化「頸性眩暈」

     

    ◎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冬令怎麼補就看健康2.0!2021/12/21前每天打開手機搖一搖看文章,就可抽好禮!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